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回复: 0

悟性论6

[复制链接]

1029

主题

1

回帖

325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51
发表于 2024-9-21 03:0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子
我们继续聊聊悟性论

宽子
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宽子
什么叫妄断烦恼

宽子
妄,是虚假的意思

宽子
虚假的断烦恼,就是不正见的断烦恼

宽子
妄入涅槃,不是真的进入涅槃

宽子
就好比我们说,空定。这是妄入禅定,妄断烦恼

宽子
在禅乐空定当中,觉得自己成就了,没有烦恼

宽子
觉得自己入定了,可以涅槃,自己可以解脱

宽子
比方说,外道的非想非非想定,外道觉的 ,这是最终成就

宽子
妄入涅槃

宽子
不能更上了

宽子
所以当我们智慧不足,就会妄入妄出

宽子
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

宽子
为涅槃所滞

宽子
非想非非想最终了,停滞了,不能前进了

宽子
四禅八定最高了

宽子
妄断涅槃

宽子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宽子
菩萨知烦恼本空,却没有顽空,有觉知智慧

宽子
有觉知的正涅槃

宽子
比方说,我们睡觉了,我们是无知散乱状态

宽子
各种各样的梦境,我们就会追逐,没法控制

宽子
因为不由自己

宽子
但是清醒的时候,我们就不会

宽子
可以自己把握 自己要做什么

宽子
我们的自性,也是如此

宽子
无明缘起,跟随业力

宽子
智慧觉知,就可以自知自立

宽子
所以我们说,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
自知

宽子
而不是找师父问问说,师父,我觉悟了没?,你给我验证一下

宽子
这就好比我们问说,师父,你帮我验证一下,我饱了没?

宽子
所以我们说,自作证

宽子
我们不知不觉,才有迷惑

宽子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

心无去来,即入涅槃。

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

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宽子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

宽子
涅而不生,槃而不死

宽子
涅而不生,自性无染,槃而不死 ,自性无染

宽子
虚空没有生死

宽子
五阴所碍,所取,缘生起

宽子
无明有生,才有老死

宽子
心无来去攀取,心即入涅槃

宽子
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

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宽子
这个空心,非无觉知

宽子
是行深般若波罗蜜,产生智慧的照见空心

宽子
所以我们从这里出发,就可以看明白心经

宽子
我们看一个版本的心经

宽子
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入於慧
光三昧正受 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 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
三昧安详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
`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密多心,名普遍
智藏,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
别解说 '
作是语已,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 '
於斯告舍利弗: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
色性是空、空性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识性是空、空性是识,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宽子
我刚才那个不是正文,我们看看这个

宽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宽子
诸法空相

宽子
为何生相?

宽子
自性无明缘起生相

宽子
就好比我们刚才在小群说,声音消失,为何生气,生相?

宽子
生气本来没有,声音也消失了,生气,从何生?

宽子
本来没有,本空

宽子
所以无明捉取,思惟消失的声音,这个生气种子才开始成长

宽子
所以诸法本空相

宽子
生气本空相,空中本来没有生气

宽子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

宽子
不攀缘了,就不会出现

宽子
所以我们说,安住自性本源

宽子
觉知其的无明起伏

宽子
缘起。性本空

宽子 14:18:10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宽子
只要我们安稳于自性,也就没有无明,也没有去除无明一说,因为不往外攀取

宽子
菩提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碍;

无 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宽子
我们看看这段

宽子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宽子


宽子
依般若智慧

宽子
心觉慧环绕,所以无有挂碍

宽子
依觉知智慧

宽子
所以不是无所依

宽子
不是空定

宽子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宽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宽子
依而行深

宽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宽子
智慧觉知,是大神咒

宽子
智慧觉知,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宽子
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

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宽子
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

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何以故?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

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

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

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

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凡迷者:迷于悟,

悟者:悟于迷。

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

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

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

宽子
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宽子
心为何空闲?

宽子
因为声音消失,生气也不存在,好坏也不存在,跟着消失
所以心空闲

宽子
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

宽子
如果声音消失了,你攀缘贪取,一念生取,就入了生气界,好坏界

宽子
所以建起了三毒的道场

宽子
贪的道场,嗔的道场,痴的道场

宽子
他骂我,我就生气,心迷,入生气界场

宽子
他骂完走了,我还生气好久

宽子
这个声音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声音并没有消失

宽子
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宽子
所以我们注重世间事件的攀取,就会停留在声音上

宽子
而不懂内观自性的觉知

宽子
忽略了他的光明自在

宽子
因为没有依般若波罗蜜,没有行深

宽子
这是很伟大的智慧。只有佛陀能教导我们

宽子
看懂这些,我们就可以法眼净

宽子
法眼看自性,见性

宽子
不染三毒,明心

宽子
不是无明心,糊涂性

宽子
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宽子
所以有一法可言,可得,就好比破瓦,石头这些无知的无情的事物

宽子
因为没有真智慧觉知

宽子
有所攀缘而有

宽子
我们说心,说法,只是假名

宽子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宽子
何来心,法?

宽子
无有实体

宽子
就好比生气,贪婪。无有实体

宽子
所以佛陀说,实无有一法可说,可得

宽子
说法, 只是要我们走向无有一法可得的觉知智慧

宽子
就好比我说,我和你讲生气的消失不可得,只是为了你无生气可得

宽子
你不生气 ,就没有灭生气法可说

宽子
你不攀缘 ,就没有灭攀缘的方法可说,可得

宽子
我们为何需要说?

宽子
因为我们做不到不攀缘,所以要学,要说

宽子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宽子
空中有火吗?非有非无

宽子
火可以产生,所以非无

宽子
可是现在没有,非有

宽子
如果说,现在没有就是无,那么它就是永远不能产生

宽子
所以它的存在,只是无明缘起

宽子
不生也不灭的实相

宽子
这个实相,无明时候,就轮转生万有

宽子
所以我们看我们的轮回,也是无有止境的生灭

宽子
为何可以无有止境呢?

宽子
因为它本性不生不灭,才可以无止境的生灭不休

宽子
它不懂收敛回归

宽子
不懂攀取造作所生的苦果

宽子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

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

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

宽子
小乘认为灭,才是无

宽子
我们看我们,死了也不能灭

宽子
就好比我们说,我吃饱了,这个饿灭了

宽子
灭了一会又饿了

宽子
生灭,是有实体事相的造作

宽子
我们不会讲,虚空生了,虚空灭了

宽子
因为虚空本无生灭

宽子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聊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25 04:59 , Processed in 0.0278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