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阳光

每天发几个常见的佛学名词。师兄们有什么好建议请说一下,

[复制链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2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见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依自己之思虑分别而立之见解。与智慧有别,智慧乃般若之无分别智,为离思虑分别之心识。惟作佛知见、知见波罗蜜时,则知见与智慧同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2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盖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盖即盖覆之义。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一、贪欲盖,执着五欲之境以盖心性者。二、嗔恚盖,于违情之境怀忿怒以盖心性者。三、睡眠盖,心昏身重,而不为其用以盖心性者。四、掉悔盖,心之躁动,谓之掉,于所作之事而心忧恼,谓之悔,以盖心性者。五、疑法,于法犹豫而无决断,以盖心性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通名盖者,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心善,不得开发,故名为盖。’又详智度论十七,大乘义章五本,三藏法数二十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22: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
摘自:佛学大词典

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ks!ama(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期达灭罪之目的。据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之注谓,忏与悔具有不同之意义,忏,是请求原谅(轻微);悔,是梵语a^patti-pratides/ana(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之译,即自申罪状(说罪)之义(严重)。此外亦有异说,然概以义净之说为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处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五页云:如契经说:复有二处。一、无想有情处,二、非想非非想处。问:何故世尊说此二处?答:为破外道解脱想故。谓诸外道,于此二处,起解脱想。为破彼想;佛说此二名为生处。非真解脱。复次为破外道不还想故。谓诸外道,于此二处,起不还想。为破彼想,佛说此二名退还处。谓彼处没,退还诸界诸趣诸生;流转生死,无息期故。复次为破外道不散想故。谓诸外道,执此二处,是真解脱,不复散坏。为破彼执;佛说此二是散坏处。谓从彼殁;散向诸界诸趣诸生;流转生死,无息期故。若从无想有情天殁,决定散堕欲界受生。若从非想非非想殁,非圣散堕下地受生。复次观此二处,寿量长远,诸外道等,执为解脱。唯诸异生所受生处,寿量长远,无有过于无想天者。谓彼寿量五百大劫。一切有情所受生处,寿量长远,无过非想非非想处。谓彼寿量,八万大劫。为遣外道此解脱执;佛说此二名为生处。非真解脱。复次佛于余处,以二名说。一名有情居,二名为识住。于此二处,亦二名说。一名有情居,二名为处。故于此二,以处声说。谓受生处。复次佛说诸识住,定是有情居。有有情居,而非识住。谓此二处。显非无此,故说处名。卽是有情所居处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识住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语saptavijn~a^na-sthitayah!。有情依果报受生三界,其识所爱乐、止住之处有七,又作七识处、七识止处、七神识止处。即:(一)身异想异识住,又作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指人界、六欲天及劫初起除外之色界初禅天,此处之有情身相、容貌皆异,苦乐、不苦不乐之想各亦差别,故称身异、想异。(二)身异想一识住,又作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劫初起,指色界初禅之劫初起之梵众天,彼等皆自想为大梵王所生,大梵王亦想此诸梵众皆我所生。同执一因无别想,故想一;然大梵王身量高广,容貌、威德、言语、光明、衣冠等,一一异于梵众,故身异。(三)身一想异识住,又作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为色界第二禅。此中有情身相、容貌无异,乐与非苦乐二想交参,故称身一想异。(四)身一想一识住,又作身一想一如遍净天,为色界第三禅。此中有情身相无异,唯有乐想,故想一。(五)空无边处识住,超出一切之有色处。(六)识无边处识住,超出一切之空无边处。(七)无所有处识住,超出一切识无边处。后三识住为无色界之下三天。此七处为识之安住处,为有情皆希往止之所,故称识住。[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俱舍论卷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9-24 19:13 , Processed in 0.1251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