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0|回复: 0

佛说阿含正行经白话文

[复制链接]

1367

主题

0

回帖

44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69
发表于 2024-9-18 04: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阿含正行经(白话)

小编前言:本经为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所翻译,一卷,与《佛说中心经》为同本别译。因是从网络下载的原文经典,个别断句感觉有明显问题的,已经做了更正。网络上没有白话译文,遂发心整理给大家。其中若有不同意见者,尽请留言。感恩佛陀。南无弥勒尊佛。

佛说阿含正行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白话:这是我亲自听闻佛宣说的。有一个时期,佛陀一直居住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为弟子们讲法。

是时佛告诸比丘言。我为汝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语深说度世之道。正心为本听我言。使后世传行之。诸比丘叉手受教。

白话:有一天,佛开堂讲法的时候,告诉诸比丘们说:我为您们宣说经教,深奥的教法(上语)也是圆满的,中等深奥的教法(中语)也是圆满的,浅显的教法(下语)也是圆满的。今天说深奥一些的教法,为了方便您们的学习去救度世人。您们各位要清净身心,以清净的心来听我宣说并记牢,让这样的教法得到传承,让众生能如实行持。诸比丘们都合掌后交叉双手恭敬地听闻佛陀的宣说。

佛言。人身中有五贼。牵人入恶道。何等五贼。一者色。二者痛痒。三者思想。四者生死,五者识,是五者人所常念。

白话:佛陀宣说:人们身中有五个贼子,将人们牵引轮回到恶道中啊!五贼是哪几个呢?第一,就是"色"贼;第二,就是"痛痒"贼;第三就是"思想"贼;第四,就是"生死贼";第五,就是"识"贼。佛言。

人常为目所欺。为耳所欺。为鼻所欺。为口所欺。为身所欺。目但能见不能闻。耳但能闻不能见。鼻但能知香不能闻。口但能知味不能知香。身体但能知寒温不能知味。是五者。皆属心心为本。

白话:佛继续说:人们常常被眼根所欺骗,被耳根所欺骗,被鼻根所欺骗,为舌根所欺骗,被身根所欺骗。"眼识"通过眼根实现"见"的功能但不能去"听闻","耳识"通过耳根实现"听闻"的功能但不能去"见","鼻识"通过鼻根实现"嗅知"香臭的功能但不能"听闻","舌识"通过舌根能够了别味道但不能去"嗅知"香臭,"身识"通过身根可以"触知"冷热的功能但没有"嗅知"味道的功能。这五个方面,其实都是“以心缘心”的心法啊”。

诸比丘欲求道者。当端汝心。从痴但堕十二因缘。便有生死,何十二。一者本为痴。二者行。三者识。四者字。五者六入。六者栽。七者痛。八者爱。九者受。十者有。十一者生。十二者死。施行善者。复得为人。施行恶者。死入地狱饿鬼畜生中。

白话:佛说:各位比丘们如果想证得大道,解脱生死,必须端正身心,深入了解"十二因缘"法啊。(众生)因为无明一念(痴)就堕落进入十二因缘的轮转,才有生死的轮回不休。什么是十二因缘法呢:第一支,源头是"痴"(又译为'无明'),第二支为'行'(即善恶业的行为),第三支就是"识"(即阿赖耶识),第四支就是"字"(又译为"名色",即受精卵),第五支就是"六入"(即'六根'),第六支就是"栽"(又译为"触"),第七支就是"痛"(又译为'受'),第八支是"爱",第九支就是"再执取受"(又译为"取"),第十支就是"有"(即成为下一次轮回的因),第十一支是'生'(即再次投胎,来世之'生'),第十二支是'死"。在这个轮回的链条中,平日奉行善法的人,就会重新轮回到"人道",奉行恶法的,死以后就轮回到地狱道、或者饿鬼道、或者畜生道(又称为三恶道)。

佛坐思念。人痴故有生死。何等为痴。本从痴中来今生为人。复痴心不解目不开。不知死当所趣向。见佛不问,见经不读。见沙门不承事。不信道德。见父母不敬。不念世间苦。不知泥犁中考治剧。是名为痴故有生死。不止生死。如呼吸间。脆不过于人命。

白话:佛陀端坐如是思维:人们都是因为'痴'(无明)才有生死轮转的。什么是"痴,人们本来从无明中来的,今生才轮回为人的,在人道中受到各种六尘牵引再次无明,心意不解真相,慧眼不能打开,不清楚自己死后去到哪一道。有些人见到佛陀不知问道、或者见到经典不去读诵、或者见到出家僧宝不知去供养、或者不信仰大道及高尚的德行、或者不能孝养父母、或者不能升起世间皆苦的念头,不清楚泥犁地狱对罪人的拷问是如何残酷。正是因为这样的'痴'(无明)人们才不信受因果,故而有生死轮回的。假如不能'止'于生死轮回,就像一次呼吸一样简单,人们就会堕落,最脆弱的事情莫过于人命啊。

人身中有三事。身死识去心去意去。是三者。常相追逐。施行恶者。死入泥犁饿鬼畜生鬼神中。施行善者。亦有三相追逐。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堕是五道中者。皆坐心不端故。

白话:人们身中有三个重要的事情。身死的时候,意"识"(六识)先断灭、"意"根(七识)带着八识'心'重新去投胎。这"心、意、识"三个心,在轮转中相互作用。做恶的人呢,死后或者堕入到泥犁(地狱)、或者饿鬼道、或者畜生道、或者做了鬼神;平时奉行善法的,也是因为"心、意、识"三种心相互作用,导致人们或者生到天上为天人、或者重新轮回到人道。修行人如果堕落到"五道"中,都是因为自己的见地不够端正,修持不到位啊。

佛告诸比丘。皆端汝心。端汝目。端汝耳。端汝鼻。端汝口。端汝身。端汝意。身体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入泥犁饿鬼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有百字。如车有百字。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泥犁中。悔无所复及。

白话:佛告诉比丘们说:您们都要端正自己的心啊。要如是观照,守护好"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心,要观照色身最终会归结于大地,(这样守护不被境界所转的话),死后魂神就不会堕落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里了啊。如果您看到邻家有恶子,被官吏抓走了,会知道因为他居心不端办了坏事。人生必须按照"百字铭"这样的道理去行持,就像驾驶马车也有"百字"的谚语一样。人们多贪婪、容易发怒,人们不思维与自己轮回有关的事情,死后就容易堕入地狱,后悔都来不及了。

佛言。我身弃国。损遮迦越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泥洹道。第一精进者。即得阿罗汉道。第二精进者。自致阿那含道。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道。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道。虽不能大精进者。当持五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两舌。四不淫知。五不饮酒。

白话:佛说:我放弃了国家,以及转轮圣王的位置,以帮助人们断尽生死轮回为忧,想让世间人都能受到教化而证取涅槃的果位。在教法中,第一精进的,就会证取阿罗汉道(四果),第二精进的会证得阿那含道(三果),第三精进的会证得斯陀含道(二果),第四精进的会证得须陀洹道(初果)。即使不能特别精进的人们,也应该持好五戒,第一为不杀戒、第二不予取戒、第三不妄语戒、第四不淫戒、第五位不饮酒戒。

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是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

白话:(这一段大约南传的"四念住")佛说:修行人无论是禅坐或者起立都常常应该思念四种事情。哪四种呢?第一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他人的身体(觉知自己的身体、观身不净、无常、无我);第二,要观察思维自己的诸痛、痒等诸法(受),以及他人的痛痒(受),其实都是苦的(观受是苦,要觉知这些痛痒、观照这些感受都是有漏的);第三要观修自己的意识之念(即"心"之异名),以及他人的意识之念,是没有自性的,是生灭无常的(观心无常);第四,要观修不论自己或者他人之所起法我相,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可得,究竟是无我的(观法无我)。

内复欲乱者。心小自端视身体。饱亦极。饥亦极。住亦极。坐亦极。行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坐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斗。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着(补"羞",另一译本《佛说中心经》有此"羞"字)后人。

白话:内心的烦恼如果再次现起,应该将心收回来,端正身心来审视自己的身心:对"饱"、"饥"、"住"、"坐"、"行"、"寒"、"热"等各种情况,都要彻底(极)的观察。想睡觉时,应当自己警醒马上坐起来用功,禅坐不能清醒保持觉性时,应当站立起来观照;站立不能保持觉性时,当"经行"(动中修定);"经行"时心倘若不端正,失去了清明觉知,当及时调整回来。就像一个国王带兵将要出征战斗一样,一定要勇猛的将士在前面冲锋,既然在前军(鄙)打仗,假如又想顺遂自己逃生的欲望(纠结),向后逃肯定会被后面的士兵羞辱耻笑的。

沙门既弃家。去妻子。除须发。作沙门。虽一世苦。后长得解脱。已得道者。内独欢喜。视妻如视姊弟。视子如知识。无贪爱之心。常慈哀。十方诸天人民。泥犁饿鬼畜生。蜎飞蠕动之类。皆使富贵安隐度脱得泥洹之道。

白话:出家人既然舍弃对家庭的依赖、离开对妻子的眷恋,剃除须发,追求做一个解脱的修行人。虽然受一世的苦,但后世不再轮回,是长久的解脱啊。已经得道的沙门,内心是自在欢喜的。他会将妻子看作是兄弟姐妹、将孩子看作朋友,对他们没有世俗人的贪爱之心了。他会常常慈悲的怜悯众生:十方法界的诸天道的天人、人道的人们、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以及那些昆虫、飞鸟、会蠕动的生灵等,他都发愿要让这些众生获得富贵、安乐,甚至能度脱他们获得涅槃的大道。

见地虫当以慈心伤哀之。知生不复痴。能有是意。常念师事佛。如人念父母。如狱中有死罪囚。有贤者往请囚。囚黠慧常念贤者恩。比丘以得道。常念佛如是。念经如人念饭食。

白话:出家人看到地上的虫子应当以慈悲心哀悯它们,希望它们以后不再无明的轮回。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心时刻观照,常常护念师父的恩德。侍奉佛陀如同侍奉父母一样尽心。就像监狱中有犯了死罪的囚犯,有贤德的人去监牢里把囚犯解救出来。聪明的囚犯就会常常感念圣贤的恩德。比丘如果得道,应该常常这样思念佛的恩德。念经就像普通人思念饭食一样成为常态。

佛言。诸比丘。转相承事。如弟事兄。中有痴者。当问慧者。展转相教。问慧者。如冥中有灯火。无得阴构作恶。无得诤讼。见金银当如视土。无得妄证人入罪法。无得传人恶言。转相斗语言。无得中伤人意。不闻莫言闻。不见莫言见。行道常当低头视地。虫无得蹈杀。无得自贪人妇女。无得形相人妇女。坐自思惟。去贪爱之心。乃得为道耳。

白话:佛说:诸比丘们啊,您们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对方提高。就像俗家的弟弟恭敬兄长一样恭敬有智慧的比丘。您们中间有愚笨一些的人,一定要去向智慧的比丘请教,然后自己也要像兄弟一样尽心地辗转教化别的比丘。向智慧的人请教,就像黑暗中见到灯火一样。您们不得勾心斗角、不得争讼、应当视钱财如粪土,更不能妄言自己证果。

佛言。欲求道者。当于空闲处坐。自呼吸其喘息。知息短长。长息不报。形体皆极。闭气不息。形体亦极。分别自思惟。形体谁作者。心当观外。亦当观内。自思惟欢然。与人有异。

白话:佛陀说:想求得道果的人,应当于僻静处坐下来禅修,要觉知到自己的呼吸以及气息(心随呼吸),通过数息随息,慢慢将心停留在觉知"息"的长短。再慢慢就觉知不到"呼吸"了(长息),慢慢好像也觉知不到形体了;假如气息好像停止了,也觉知不到形体了,就可以起分别思维:是谁创造并驱动身体呢?用心向外观照,复向内观照,自己如是思维就会很高兴,发现自己和普通人体验有不同了。心当是时不用天下珍宝。心稍欲随正道。

意复欲小动者。当摄止即还守。意即为还。譬如人有镜。不明不见形。磨去其垢。即自见形。人已去贪淫嗔患愚痴。譬如磨镜。谛思惟天下。皆无有坚固。亦无有常。

白话:心里会高兴的认为这种体验,给天下的奇珍异宝也不会交换。心即使有一点点念头这种心的体验是"正道",或者我如此修就可能"正道"(如此已经是有为法了,亦是妄念),意识心的念头想再次小动,应当收摄身心,此时用"止","心"立即回到"空"的位置,意识的觉知也回到这个心位。就像有一面镜子,不明不能照见人物的形象,将镜子的尘垢打磨掉,就可以照见形象。人们通过修证慢慢去除贪、淫、嗔恚、无明,就像打磨镜子一样。如实的思维天下一起事物,皆没有一件是坚固的,也没有恒常的。

佛告诸比丘。持心当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亦不能坏。日炙亦不能消。风吹亦不能起。持心当如石。白话:佛告诉比丘们,守持这个心应当像一块四方的巨石一样啊。石头在庭院的中间,大雨也不能让它毁坏,太阳暴晒也不能将它毁坏,大风也不能吹动少许,守持这个心(定)就如巨石一样。佛告诸比丘。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去。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于天上天下无所复乐。寄居天地间。弃身不复生。

白话:佛告诉诸比丘说:天下没有修行的凡夫之心就像流水一样,里面夹带着草木,各名自顾自流去了,不相照顾和觉知。前一个草木顾不了后一个草木后一个草木也不顾前一个草木。流水中的草木,就是这样的无常啊。凡夫的心也是如此啊。一个念头生起,一个念头离去,就像草木前后不能顾望一样。这些念头在天上天下都没有什么好快乐的(因为只是念头),好像寄生于天地之间,没有这个色身(心)就不会再生起的。

道成乃知师恩。见师者即承事。不见师即思念其教诫。如人念父母。意定乃能有一心。便有哀天下人民绢飞蠕动之类。坐自笑我已脱身于天下及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饿鬼道。四者畜生道。五者泥犁道。得阿罗汉者。欲飞行变化即能。身中出水火即能。出无间入无孔亦能。离世间苦取泥洹道亦能。

白话:当您们证道成就以后,才真正知道师父的恩德。(所以)见到师父就应该好好供养、好好学习他的教法,不在师父身边就应当好好思念师父的教诫。就像普通人感念父母一样。自己的意念"定"住才能有"一心观",您便会哀悯天下的人民、昆虫、飞鸟、蠕虫之类的动物轮回之可怜。坐在这里自笑说:我已经解脱于天下及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饿鬼道,四者畜生道,五者地狱道。其中证得阿罗汉果位的,想飞行或者变化各种形象都可以了,身体中出水出火也可以,从空出也可,进入没有缝隙的地方也可以,出离世间各种烦恼也可以,取无余涅槃也可以。

佛告诸比丘。道不可不作。经不可不读。佛说经已。五百沙门皆得阿罗汉。诸沙门皆起前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

白话:佛告诉诸比丘,道不可以不修,经不能不读。佛说完这部经,有五百出家比丘立即证得阿罗汉果。诸比丘都起身到佛前一一头面着地,顶礼佛陀,表达他们的至诚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0-15 17:32 , Processed in 0.0242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