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阳光

老师分享集锦

[复制链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3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念处4
2021-12-10   
宽子:今天我们继续讲一点大念处经   
宽子: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而结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现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长入息,而知:“我在长入息,”又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又短入息,如:“我在短入息,”又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辘驴匠或辘驴之弟子,或长转(辘驴)者,如:“我在长转,”或短者,如:“我在短转。”诸比丘!比丘如是在长入息者,如:“我在长入息,”或长出息者,如:“我在长出息。”短入息者,如:“我在短入息,”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如是,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又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对于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   
宽子:我们聊一聊安般念   
宽子:观呼吸   
宽子:安般,我们可以参考很多经文  
宽子:比方有安般守意经  
宽子:阿含经里面都有说
  宽子:“诸比丘,此僧团有比丘已证阿罗汉果,漏尽圆成,已舍诸担,正遍智慧,最终解脱。有比丘灭尽最初五结,证不还果。有比丘灭尽最初三结,证一还果,他们已断贪瞋痴三结,只需再轮回一次。有比丘灭尽三结,证预流果,永不退转,必趣涅盘。有比丘常修四念处,有比丘常修四正勤,有比丘常修四神足,有比丘常修五根,有比丘常修五力,有比丘常修七觉支,有比丘常修八正道。  
宽子:有比丘常修慈观,有比丘常修悲观,有比丘常修喜观,有比丘常修舍观,有比丘常修不净观,有比丘常修无常观,有比丘常修安般念。
诸比丘,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四念处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七觉支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诸比丘,如何修习安般念,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宽子:“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树下,或往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吸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气;呼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气)。”
1.吸入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长息”;呼出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长息”。
2.吸入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我正在吸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我正在呼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行者努力练习。
4.“吸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呼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5.“吸气我感到喜悦,呼气我感到喜悦。”行者努力练习。
6.“吸气我感到快乐,呼气我感到快乐。”行者努力练习。   
宽子:我们先学习基础的一部分   
宽子:诸比丘,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能获大果,能致大誉。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四念处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七觉支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宽子:可令四念处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七觉支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安般念,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宽子:这是很重要的一段   
宽子:我们要先懂得,四念处,七觉支,和观呼吸安般念,有什么关系?  
宽子:这些息息相关的修行,我们都要懂得   
宽子:定慧等持   宽子:观呼吸,不是打坐观呼吸就叫观呼吸  
宽子:我们看经文说,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宽子:我们之前有讲到,四念处,是我们的保护膜,可以粉碎一切  
宽子:保护我们的觉知,去完成禅定   
宽子:这就是为何说,观呼吸令四念处修习圆满  
宽子:因为有自知,自见,自觉   
宽子:这就是为何我们开始要讲基础   
宽子:要讲内外结合   
宽子:就好像我们知道入侵者的一举一动  
宽子:那么我们战胜,才有把握   
宽子:之前我们也讲过很多次七觉支   
宽子:也讲过如何把七觉支,用在禅定上  
宽子:此觉支言,显七觉支。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   宽子: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宽子:这些觉支,四念处,都是为了对应我们的无明和妄想   
宽子:我们今天就先不聊,我们今天直接进入观呼吸的步骤  
宽子:初学打坐,我们要先懂得如何做好准备
  宽子:   宽子:我们看看,这个是坐禅标准的姿势   
宽子:但是我们初学,先做不到双盘   
宽子:我们可以散盘,或者单盘   
宽子:但是之前,我们先看看星云大师讲的,如何坐禅   宽子:参禅虽然不一定要打坐,但是对初学者而言,坐禅仍是参禅的重要入门。如何坐禅?首先应该了解各种坐禅的方法与常识:
1.要独坐静室:初学者参禅打坐,最怕干扰,因此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且室内空气要流通,冷热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因为光线太亮了不容易安心,太暗则容易昏沉。  
2.要盘腿结印:盘腿是禅坐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不盘腿,精神则不易集中。盘腿分为单盘及双盘。初学者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亦可,或将两脚交叉而坐,或挂腿均可。腿盘好了,双手抄手结印放在肚脐下,可使气血通畅。
3.要宽衣松带:坐禅时,衣著以宽松、舒适为宜,尽量避免穿著西装、牛仔裤、窄裙等紧身衣裤,手表、眼镜、腰带等束缚身体的物件,都要松开或去除,使身体松弛,且不妨碍血液循环。
4.要摇身搓手:上座后,可以轻轻摇动身体,使身体保持在平稳舒适的姿势。两手可以交互摩擦,以提振精神。参禅不但要用心,还要用力,因为参禅打坐不是休息,不是睡眠,是用心用力参究真理。
5.要裹膝周全:坐禅时,可用毯子包裹膝盖,使其暖和,以防风寒入侵关节。
6.要平胸直脊:禅坐时,胸部要平正,背脊要直挺,不可弯腰驼背。坐垫要松软,厚薄随人而异,以能坐得四平八稳即可。背部不可倚靠他物,以免阻碍气血畅通  
7.要出气和顺:调息是修定的入门方法,初学者依「毗卢七支坐法」做好调身的基础后,紧接著就是调息。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出气入气要均匀和顺;气息未调,不宜坐禅,唯有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稳。
8.要看心不分:就是要看在自己的心,让心系于话头上,不要让心亡失了。如《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宽子:这些是基础初学打坐,要注意的  
宽子:但是我们和大师不一样的地方,是因为大师讲的是参禅   
宽子:而我们是观呼吸   
宽子:参话头,需要师父的帮助,指引  
宽子:我们观呼吸就比较安稳,但是也一样,不得松懈   
宽子:制心一处呼吸上   
宽子:要摇身搓手,我们打坐前,做点拉伸,热身  
宽子:那样会帮助我们打坐时候,血液循环,呼吸顺畅   
宽子:所以上面这些,大家都仔细看看  
宽子:下座时候也一样   

宽子:不要坐完马上起来
  宽子:先告诉自己,自己要结束了,要出定了   
宽子:慢慢张开眼睛   
宽子:轻轻晃动身体
   宽子:然后搓热手掌,揉擦脸部,颈部,一直到手脚腰部全身   
宽子:让自己慢慢的缓过来   
宽子:慢慢再松开腿   宽子:然后再起来   
宽子:这是我们初学,可以学习的方法   
宽子:很多人觉得,你看佛弟子,在森林打坐,哪有那么讲究   
宽子:当然,如果你不怕受苦,可以忽略很多  
宽子:这些方法 只是给大家初学,一个安全的保护   宽子:我们开始观呼吸,先定一境   
宽子:就是一个目标
宽子:把所有的散乱纷飞,都统一起来   
宽子:就好像满山的羊,要回家,赶进一个门里  
宽子:所以我们开始观呼吸,我们定在鼻头   
宽子:也叫鼻尖   宽子:为何定在鼻头?  
宽子:因为那里是呼吸进出的入口  
宽子:就好像门口,你站在那里,肯定能看见进出的人   
宽子:所以我们观一处的地方,就是鼻头   
宽子:用一处   宽子:我们就好像守卫   
宽子:呼吸的进出,我们都要清楚,检查  
宽子:我们用一境的专注,来忽略所有的念头   
宽子:初学,往往就很多散乱的念头出来  
宽子:我们今天时间关系,先聊到这   
宽子:我们明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5:3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念处经5
2021.12.11.
我们继续昨天的经文
“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树下,或往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吸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气;呼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气)。”
1.吸入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长息”;呼出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长息”。
2.吸入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我正在吸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我正在呼气,同时注意到我的全身。”行者努力练习。
4.“吸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呼气我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5.“吸气我感到喜悦,呼气我感到喜悦。”行者努力练习。
6.“吸气我感到快乐,呼气我感到快乐。”行者努力练习。
昨天讲到,我们把专注放在鼻头上
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专注呼吸
观息,我们可以依据: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首先我们把这些基础,整理一个概念
我们看看一段的概念
守意六事,为有内外:数、随、止是为外;观、还、净是为内;随道也。何以故?念息、相随、止、观、还、净,欲习意,近道故;离是六事,便随世间也。
也有称作六妙门
守意:扫除各种思想障碍以使内心不乱。

六事:“守意”的法门,分别为: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又称为六妙门,达至涅槃之法。
数息为遮意,相随为敛意,止为定意,观为离意,还为一意,净为守意。用人不能制意,故行此六事耳。
我们先看看(数),数息
何以故数息?用意乱故。何以故不得?用不识故。何以故不得禅?用不弃习、尽证、行道故也。
数息为地,相随为犁,止为轭,观为种,还为雨,净为行;如是六事,乃随道也。
数息断外,相随断内,止为止罪,行观却意,不受世间为还,念断为净也。
意乱当数息,意定当相随,意断当行止,得道意当观,不向五阴当还,无所有当为净也
何以故数息?不欲随(远离)五阴故。何以故相随?欲知五阴故。何以故止?欲观五阴故。何以故观阴?欲知身本故。何以故知身本?欲弃苦故。何以故为还?厌生死故。何以故为净?分别五阴不受故。便随黠慧八种道(八正道),得别,为得所愿也。
行息时为随数,相随时为随念,止时为随定,观时为随净,还时为随意,净时为随道,亦为随行也。
数息为四意止(四念处),相随为四意断(四正勤),止为四神足念,观为五根、五力,还为七觉意,净为八行(八正道)也。
得息,未得相随,不为守意。得相随,未得止,不为守意。得止,未得观,不为守意。得观,未得还,不为守意。得还,未得净,不为守意。得净,复净,乃为守意也。
数息欲遮意,息中有长短,当复遮是长短意也。何以故守意?欲止恶故。恶亦可守、亦不可守;何以故?恶已尽,不当复守也。
数息有三事:一者、当坐行;二者、见色,当念非常、不净;三者、当晓瞋恚、痴、嫉,念过去也。
数息乱者,当识因缘所从起,当知是内意。一息乱者,是外意过,息从外入故;二息乱者,是内意过,息从中出故。三五七九,属外意;四六八十,属内意。嫉、瞋恚、痴,是三意在内;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七意及余事属外也。得息为外,不得息为内。息从意生,念、息合为一数。息至尽数,为一亦非一。意在外,息未尽故。譬如数钱,意在五数为一也。
数息,所以先数入者,外有七恶(身口七支),内有三恶(三意业);用少不能胜多,故先数入也。
数息不得者,失其本意故。本意谓:非常、苦、空、非身。失是意,堕颠倒故。亦为失师,师者,初坐时,第一入息,得身安,便次第行。为失其本意,故不得息也。
入息、出息,所以异者?出息,为生死阴(行);入息,为思想阴。有时出息为痛痒阴(受),入息为识阴。用是为异,道人当分别是意也。


入息者,为不受罪;出息者,为除罪;守意者,为离罪。入息者,为受因缘;出息者,为到因缘;守意者,为不离因缘也。


数息不得,有三因缘:一者、罪到(戒不清净);二者、行不互(方法不对);三者、不精进也。
入息短,出息长。


无所从念,为道意;有所念,为罪。罪恶在外,不在内也。


数息时,有离意,为喘息长;得息,为喘息短。不安,行息为长;定,为短。念万物,为长息;无所念,为短息。未至十息,坏,复更数,为长息;得十息,为短息。得息为短,何以故?止不复数故。得息亦为长,何以故?息不休,故为长也。喘息长,自知;喘息短,自知;谓意所在,为自知长短。意觉长短,为自知;意不觉长短,为不自知也。


道人行安般守意,欲止意,当何因缘得止意?听说安般守意,何等为安?何等为般?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念息不离,是名为安般;守意者,欲得止意。
我们先发到这
我们看看以上数息的互用智慧
何以故数息?用意乱故。何以故不得?用不识故。
我们前面有说了,为何观呼吸,为了制心一处
呼吸一进一出,我们我们一个一个能清楚,叫数息
不是一数到十,才叫数息,不是一数到十,才叫数息,我们数息的时候,意乱纷飞
,也是因为意乱纷飞,我们才需要数息,用一境去收敛
数息乱者,当识因缘所从起,当知是内意。一息乱者,是外意过,息从外入故;二息乱者,是内意过,息从中出故。
当识因缘所起
”如是,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又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对于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
所以我们开始讲了内外所集,讲了(集受)
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禅定的时候,打坐的时候,所需要的明了基础,概念
我们知道,基础正见的重要
因缘,是集谛
我们为何散乱,意念纷飞
我们呼吸外是色境,内是内意,把外境吸入,和内意结合,就成了散乱
所以我们要识的身外,身内
所以我们讲四念处,呼吸用观去帮助防护,我们看看开始的一段
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
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
安为数,般为相随,守意为止也。
为何数息,观呼吸,先要看这些概念?我们初学,一坐下来,就很容易出现很多念头
所以我们开始打坐,观鼻尖,先上岗,熟悉环境,我们打坐深呼吸三次后,就开始注意我们的呼吸,数,和随,先练习,随,有深浅的次第
我们简单的说,你的心有没有看好门口进出的呼吸
比方说,我是门口护卫,有人进去了,你不知道,因为你看别处了,所以我们是低价护卫
保镖不一样,跟着进,也跟着出,保镖是一直随
所以我们先把数息调好,把心专注,所以我们开始,我们可以用数字
就好比我们现在有一种机器给你按,人进去你按一下,帮你数
因为有这个机器,你反而会注意每一个人,因为你需要按这个动作
我们也一样,数息也一样,
能帮助我们专注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去用
我们可以从一数到十,然后从十回到一,中间不能数错,数错了,从新开始
一呼吸为一,就是我们吸进去,呼出来,数一,吸进去,呼出来,数二,一直到十,然后从十回到一
初学,可以每天练习十五分钟,然后半小时,到一小时
我们一边练习 一边深入智慧还有经验
这些方法都不是固定
也有师父用佛陀两个字,吸入,心里念佛,呼出,心里念陀,一直佛陀,佛陀的专注,但是都是为了我们专注力的集中
就好比我们说,我专心享受音乐,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我需要音乐来代替胡思乱想
各种考验,都需要专注来通过
就好比我们说,你看畏高的人,走不过玻璃栈道
但是他只要学了专注对岸,得到正见,不去产生恐惧心理,他就走过去了
不是这个高桥伤害他,是自己心里伤害自己
你和他说,你不会掉的,你看我走给你看,他依然抱着柱子不肯走
这就是没有智慧,加上没有定力的专注,习气告诉他,这是恐怖的
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克服呢?意念纷飞,有没有办法呢?没有的话,大家都谈不上禅定,没有禅定,如何明心见性?
云何知心为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所以我们回到我们的基础根本,先把我们的心,调稳
数息,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实验,把智慧,用在数息上,在简单的一到十里面,得到智慧,经验
安为有,般为无;意念有,不得道;意念无,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无,是应空定,意随道行。有者谓万物,无者谓疑,亦为空也。
我们意念纷飞,意念有,回到呼吸上,意念无,也回到呼吸上,我们只需要专注数一到十,十到一
我们会说,你看,数息不是有造作吗?我们需要这个造作,没有这个不能归一
一试就知道自己有多散乱,做不好,更别谈明心了,散乱的心,等于轮回的
所以圣者,都是很稳,很平和,无碍无染,静止的流水
我们来看看一段,数息成就不相在
安为本因缘,般为无处所;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是为守意也。
我们所学的基础,都用在禅定上了
我观呼吸,所以妄念和呼吸没关系,妄念无所来,也无所去,因为我不搭理你
我专注我的数息,我守着呼吸,这是我们初学的概念
所以我们先让自己处事不惊,专注力越来越强, 做事就越来越从容
我们开始打坐数息,不要去压抑,也不用勉强
一直告诉自己,回到鼻尖, 守着门口,数进出的呼吸,乱了也不慌,天马行空念头跑了,再回来,我们用一段话来有个概念
无常变,莫能取,融会贯通显自性
观无常,如浪起,大海能容万丈击
如云过,如大雨,无碍天空晴万里
我们的守意,就好像大海,海浪如念头,它冲上了万丈,最后也要回归大海,大海根本不需要理会它
也好比云彩,再多,也会散去,不能妨碍天空
放下对海浪控制的无知,大海是自在喜悦的
放下对云彩的执着,天空是晴空万里
我们数息也一样,呼吸就是天空,就是大海,不被妄念海浪干扰
无常变,莫能取,融会贯通显自性
所以我们的认知,都是帮助我们前进,帮助实修
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佛经讲的,都是可用性
经验的累积,而经验,是实证去做出来
为人处世的圆融,为了打坐数息,而打坐数息,能更好的安稳为人处事圆融,所以不要以为和生活没关系
我做人不容易生气 ,很少执着,我打坐数息,就少了散乱
我打坐很专注安稳,所以我们做人处事,也很冷静安稳
我打坐能不染不着,安住禅定,那么我生活也可以不染不着,发显慈悲
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生活上好习惯,那样能帮助禅定,八正道把正定放在最后,而正定,也能圆满正见的生活,所以我们初学,要互补,学佛,生活,打坐,一同前进,不急不躁
先做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事,耐心让自己的成果成长
不是我今天畏高,听完就不害怕了,太神奇了,我都不知道咋回事,学佛,不要自己不知道咋回事,要清楚知道,都是自己的觉知,自知,自见,自觉,都要量力而行
所以我们说,我们承受不了,我们听听音乐,打打太极,瑜伽
耐心让自己成长,有毅力,耐心,才能走的更远
就好像长跑,有些人一开始就拼命发力,没一会就坚持不住
走走停停,反而走的更远,因为目的地的心,坚持不变,慢了,但是还是到了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我们一点一点慢慢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9 23:28 , Processed in 0.0743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