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64|回复: 3

杂阿含71经和八正道,72经,73经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发表于 2021-3-13 2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3-23 19:47 编辑

宽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余断、苦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
“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苦,集,灭,道,四谛,这个经文说的是身见苦,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色,受,想,行,识,这是苦厄,苦厄的源头,这都是涉及十二因缘的明了

宽子 :

宽子 :名色,那就是五阴,“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我们的六根被外境吸引,产生的各种喜爱,往往无法自拔

宽子 :六入有触,触有受,受有爱,取,这些都是我们最近每天学的,每天复习十二因缘,好好记住它的顺序,了解我们起心动念的步骤

宽子 :今天主要的,我们说说八正道

宽子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宽子 :我们先把八正道,扩展一下

宽子 :我们参考大念处经的内容

宽子 :第一个,正见

宽子 :   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宽子 :知四谛,名为正见,三转十二行

宽子 :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
   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

宽子 :正思惟,少欲知足,思惟断三毒

宽子 :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

宽子 :正语,怎样做到正语

宽子 :谈论少欲、知足、远离、离缚、精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多思惟多讲佛法,就少了思惟世间,少了讨论世间的爱欲,就可以远离两舌,恶口

宽子 :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宽子 :正业,不杀生,不偷,不去贪图,不去强取豪夺,正当行业,这个业,不只是说世间的事业,工作

宽子 :我们时常说消业障,正行业障,纠正行业,业障就自然会消除而纠正,行正而无有障

宽子 :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宽子 :正命,依正命而活,依正法而活,我们的命是无明无知的堕落轮回,这叫邪命

宽子 :就好像一个小孩,自己拉了大便,自己在玩,还一边开心的呵呵大笑,大人看见觉得很无知,怎么就不懂

宽子 :我们会说,小孩懂什么,什么都不懂,不怪他,佛眼看众生也一样,活在邪命当中,自己在轮回里乐呵呵,不懂正法正见

宽子 :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所以我们说改变命运,依正法,心正直光明,就能解脱

宽子 :  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 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宽子 :正精进,依正法而行,叫正精进,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坚决心,坚持心,懂了,就要正思惟而纠正自己,坚持不气馁

宽子 :什么是心勤注意,念念不忘正业正命的觉知,念念不忘叫心勤,心时刻不忘

宽子 :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 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

宽子 :这是四正勤,四正断,正确的勤修,正确的断恶

宽子 :已生恶令断,
未生恶令不起,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长

宽子 :这个善恶,不是说一般的善恶,眷恋贪爱,三毒所行叫恶,有漏轮回苦为恶,不贪不染为善,三聚净戒为善

宽子 :无漏正见正法正行为善,什么是三聚净戒,这个我们之前学的破相论有说

宽子 :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宽子 :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这就是善恶分明,所以我们学的,一定是无漏正见

宽子 :   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


宽子 :正念,我们把前面六个加起来,所最终得到的,才算正念,这就是我们的基础修行,基础正见

宽子 :有了前面的这六个,加上正念,最后我们才能修行禅定

宽子 :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更舍离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宽子 :最后的正定,初禅五支,而初禅,能断五盖,我们看看五盖是什么

宽子 :盖(巴利语:nīvaraṇāni,梵语:nivāraṇa),佛教术语,是烦恼的异名之一。主要分为五个种类,即五盖(巴利语:pañca nīvaraṇāni,梵语:pañca nivāraṇa),即一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怀疑共五者,又被称为五障、和五退法。

宽子 :五盖又需要前面的七个的正行,所以我们最后说禅定

宽子 :因为没有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我们就算得定,也是邪定,无正智慧的定,不能断五盖,污染正定的光明

宽子 :所以我们在生活上,就能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正命方向,那样的禅定,是光明万丈的,这不是外道的禅定,可以对比的

宽子 :、 师兄为什么不说五毒呢
@、 师兄说的五毒,其实包括在三毒里面

宽子 :所以就不用扩展,疑,慢,那是因为痴,无知才会疑,才会傲慢,所以都说三毒,就好像戒,包括在身,口,意里面

宽子 :所有的戒,离不开这三个,扩展,是因为众生愚痴,才需要细分,我们学了集谛,知道所有的呈现,都是因缘所集

宽子 :比方说,我从小就杀猪,为何呢?因为我的因缘该如此,为何我的因缘如此,因为我所造,无明障碍,这个障,一天不明了,都会一直做错

宽子 :不能改正,所以我们重复轮回,我没有遇到佛法,我去杀新鲜的鱼,不新鲜不好吃

宽子 :为何有好吃不好吃,因为我跟随我的感官,所以我们一直跟随身体的无知去做,因为这是最自然的反应

宽子 :老虎吃肉,很正常,生下来如此,所以众生都被无明约束,这就是为何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遇

宽子 :转到这里,学习这些,都不容易,很庆幸,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因缘,他不明了,就会沉醉在杀猪挣钱

宽子 :觉得无法改变,因为他不能不受金钱的诱惑,美好生活的向往世间,觉得有钱了,家庭安乐,不杀猪,不知道有什么能挣钱

宽子 :所以就会短浅的看到一辈子而已,而不是佛法的看到轮回生生世世,生老病死苦,佛陀说我们是愚痴无闻凡夫

宽子 :愚不可及,愚痴的想法识别,不能达圣处,不杀猪,就会恐惧,自己家庭无法生活,看到的苦是当下,而不能全面

宽子 :如果浅白的道理都不懂,何来明心,何来法眼净,不能明心,更谈不上见性,三明六通,三明是什么

宽子 :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漏尽明,就能辩才无碍,说法无碍,遍知

宽子 :因为没有什么是不明的,今天就先聊到这

宽子 :大家可以根据八正道继续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21: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所知法、智及智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所知法?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所知法。
“云何为智?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

“云何智者?阿罗汉是。阿罗汉者,非有他世死、非无他世死、非有无他世死、非非有无他世死,广说无量,诸数永灭。
“是名说所知法、智及智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त्,Arhat;巴利语:Araha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果位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四念处、十二因缘观、四圣谛、八圣道,于蕴、处、界观行一切有为法的刹那生灭、空、无常、苦、无我,进而断尽我见、我执、三界贪爱、无明及其它所有烦恼,于当世舍寿时不受后有于三界中出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入无余涅槃界的圣者。

    宽子 :佛陀十号中,包括阿罗汉。意译有多:

应供:佛的十种称号当中就有“应供”一项,而“应供”的梵语其实正是“阿罗汉”。阿罗汉福慧俱足,为众生之福田,供养阿罗汉可以修福,以其能教众生如何修福、修慧、断烦恼。

杀贼:“贼”指烦恼包括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烦恼,使众生有损﹝障碍解脱出离三界或是障碍成佛﹞。阿罗汉断除所有烦恼,故云“杀贼”。

    宽子 :无生:无生是不再出生下一世的五蕴,出离了三界六道轮回。

无学:阿罗汉有名号称无学,指的是比丘于因地仅就如何解脱于三界束缚的修行所学圆满,也就是世俗谛的正理,而无需继续修学;这个称号见于“二乘定性不定性无学有学”,二乘即声闻乘和缘觉乘,定性义为决定性的、不会退转的,不定性的为还有退转的可能,相对于无学,有学的意思即仍需修学,尚未圆满者

    宽子 :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断、不坏、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风吹,不能动摇、不能穿过,彼无学者亦复如是。眼常识色,乃至意常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未来已来     宽子 师兄,证阿罗汉果就是进入声闻了吧

    宽子 :阿罗汉有六种。一退法。二思法。三护法。四安住法。五堪达法。六不动法。

    宽子 :    未来已来 @    宽子 师兄,证阿罗汉果就是进入声闻了吧
@    未来已来 不是,声闻只是初学,不是阿罗汉

    宽子 :向初果,初果

    未来已来 :那阿罗汉在哪个圣道呢

    宽子 :四果,才能是阿罗汉

    宽子 :向须陀洹、得须陀洹、
         向斯陀含、得斯陀含、
         向阿那含、得阿那含。

    宽子 :这是初果,二果,三果

    宽子 :云何九无学人。思法。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宽子 :这是阿罗汉,无学人

    未来已来 :这样的,明白了

    未来已来 :但这四果也都包含在声闻里面吧

    宽子 :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

    宽子 :声闻(巴利文:Sāvaka;梵文:Śrāvaka),佛教术语,是以佛陀为师,遵从佛陀的言传身教,持戒修行证得沙门果的人

    宽子 :云何声闻人。若人从他闻。受他教请他说听他法。非自思非自觉非自观。上正决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是名声闻人

    宽子 :不闻正法,都不能叫声闻,其实声闻这个意思,就是闻法,听法,闻法很多阶段对不对,任何时候,都需要闻法,除非到了无学

    未来已来 :无学才是证阿罗汉果

    宽子 :是的,比方说觉缘,觉什么缘?,觉十二因缘,声闻,觉缘

    宽子 :辟支佛(梵语:प्रत्येक बुद्ध,转写: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是佛教中无师自证菩提,但离群索居独自修行不说法化众的圣者[1][2]。辟支佛又意译为独觉、缘觉、因缘觉、缘一觉、各佛。辟支佛出于无佛之世,当时佛法虽已灭,而能独自修行证果。辟支佛性好寂静,乐行头陀,无力传扬自己证悟的佛法,没有声闻弟子众,所以佛教认为辟支佛无法像佛陀一样成为人、天导师

    宽子 :我们大概了解一下,但是我们不到阿罗汉的境界,我们就不去猜疑,根据佛经而学习就好

    宽子 :“云何所知法?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所知法。

“云何为智?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

    宽子 :我们看看这两段,从知法,到能断灭,能生智,所以我们学习,树立正见,那叫先知法

    宽子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宽子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

    宽子 :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宽子 :要调伏三毒,断三毒,超越三毒,所以我们要了解十二因缘,要了解五阴受,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不知法,就不能信行,是的,都说我们六根的捉取

    宽子 :有受,皆是因为捉取爱取,六根无明而取,无明爱取,所以佛陀说,十二因缘甚深

    宽子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阿难,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未见缘者,若欲思量观察分别其义者,则皆荒迷,无能见者

    宽子 :十二因缘,包含了所有的轮回内容,无明,名色,六入,十八界,这些都是我们痴迷的地方,也因为十二因缘而扩展

    宽子 :无明而无明行,无明识,而产生五阴受,无明无知在第一因,所以佛法老说智慧,增进智慧

    宽子 :比方说,我们教一个笨孩子学习,我们往往会说,你照着做,照着念,照着学

    宽子 :因为你知道他无法理解,只能用记住来慢慢深入,主要让他相信你说的,所以要让他听闻,让他慢慢了解,这就是知法,信行

    宽子 :佛陀示法,演说法,就是为了让众生知法,三转苦谛,佛陀开始就示苦,演示苦的一切

    宽子 :因,缘,根源,什么因苦,什么缘苦,为何苦,何去何从

    宽子 :有师兄说,人生喜怒哀乐挺好,有这些才有滋味

    宽子 :那么你去问问那些化疗,洗肾,脚刚被车撞断,地震全家死剩自己的人,饥饿吃树皮的人

    宽子 :你问他,人生好玩吧,多有趣,我们觉得人生有趣,那是因为还未大苦,还没轮到,所以往往我们去修行,是因为大苦而无法承受,才想解脱

    宽子 :而智者却能未雨绸缪,已经看到结局,就好比佛陀,虽然是王子,却能深思生老病死的苦果,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无知障碍不一样,所以想法也不一样

    宽子 :这就是为何说,佛法度有缘人,不懂苦谛,四谛,那就不懂修行,因为你还不懂苦,不懂轮回后患无穷

    宽子 :出离心不切,修行就会有气无力,所以佛陀能忍受六年苦行,因为深切希望解脱,舍身求法,虽然不正确,但是也是因为失败,才累积了经验而成就

    宽子 :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是因为能排除错误
    宽子 :就好比我们做蛋糕,不试就不知道哪里错误,哪里需要纠正,所以我们也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听别人说,说错下地狱,只要你是真心诚意,错了,佛菩萨也会慈悲带领

    宽子 :一个勤奋的学生,不会因为错误而被老师放弃,是的,每个人都在犯错,都在捉取苦果,给时间自己去成长

    宽子 :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菩萨一直在陪着我们走,我们不是孤单的

    宽子 :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1-3-18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3/10 13:28:37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

“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宽子 :担: 负责,承担,担当

宽子 :我们众生,担当的是什么?担当的,是业

宽子 :我们把担字换成业字,那么就好理解,重业、取业、舍业、业者

宽子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宽子 :承受重苦,所以叫重担。老婆孩子还小,父母要养,工作挣不了多少钱

宽子 :为何承受重担,这些重业?因为我们无明业的带领,进入了五受阴,迷于五受阴,所以我们一直在轮回

宽子 :


宽子:名色,就是五阴,所以我们无明行,无明识,产生了五阴

宽子 :十二因缘,是一个圈,一直转

宽子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先要觉得这个轮回是一种后患

宽子:如果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后患,你不会用心去了解,想出离,那么你就不会成功,你也不会想去了解四谛

宽子 :你不觉得是苦,那么五受阴对你来说,是一种享受,那么你就不会想断,这个十二因缘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

宽子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

宽子 :你对境爱取,因为你享受这个世间,所以说五受阴是享受,因为你迷在其中

宽子 :我们会从十二因缘,四谛下手,会想了解,那是因为你有心想出离

宽子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见五阴的重要

宽子 :我们知道 这个五阴有受,是因为取,对什么取呢?,对色,所以说七善处

宽子 :色,色集,色灭,色灭之道,色味,色患,色离

宽子 :而取是用何往外取呢?色如何聚集呢?六入,六根

宽子 :所以我们从这里截断,切断,切断对色境的攀取,六入断,那么十二因缘就转不动了

宽子 :


宽子 :六入断,那么触就不会连上,所以受也不会有,也不会有爱,没有取,不生有,也就没有老死

宽子 :这个断,不容易,因为我们生活,是需要六入的讯息来觉知,需要感官去生活

宽子 :那怎么做到用六根六入,而不着迷呢,我们看看一句六祖坛经

宽子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六根有见闻觉知,因为我们需要用来生活,我不能不听不闻,不是把耳朵塞起来,把头套上,不看不说不闻

宽子 :那么怎样做到用六根,而不攀缘捉取,不去贪,嗔,痴?

宽子 :这就是妙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生智慧

宽子: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善分别,善觉知,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基础正见常识

宽子:比方说,诸行无常。我六根不攀缘,因为我理解深刻,不然我心不甘情不愿,没有道理,我不想那么做

宽子 :所以我们说,学佛需要因缘具足,因缘不足,再有理,你也听不进去

宽子 :就好像我们的父母老师,苦口婆心,年轻时候,当耳边风,听不进去,因为我听不出其中的道理,没有经历

宽子 :就好像有师兄说,你看我现在不喝酒了,为何呢?中风了,受教训了,苦不堪言了

宽子:老婆叫别喝那么多的时候,和老婆吵架,我们学佛的用心也一样,苦越多,越用心

宽子 :佛经说,诸行无常变化。有人赞叹说,变化好啊,人生有乐趣,所以你和他说什么,他听不进去,因为他享受五受阴,觉得攀缘有趣

宽子 :佛陀说,重担就很严重了。我们现在学习佛经,就是在增长智慧,用心思惟,思惟我们的人生,是不是那样,心服口服了,才能死心塌地的修行

宽子 :识达了,才能如法修行,走上正法正路,不走歪路,邪路

宽子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宽子 :为何会有重担,因为这个担,是自己取回来的

宽子 :爱取,贪取,喜欢,乐此不疲。取业,把这些苦恼业障,都取回来

宽子 :人家说,这个男人抢劫,作恶,我就是爱他,迷上他,所以我不在乎,所以这个无知无明就那么有力,我们会说,不能理解为何那样
宽子:就好比飞蛾扑火,我们也不能理解,飞蛾为何要送死

宽子 :因为无明重担,无明业火。无知。佛陀说,愚痴无闻凡夫

宽子 :我们人类看到飞蛾送死,叹息,但是我们不能阻挡,我们想给飞蛾说明白,但是有心无力,它听不懂

宽子 :佛陀对我们众生也一样,佛陀会很耐心的讲,然后问你,你明白了吗?

宽子 :明白了,明天照样犯错,所以我们的重担,不容易卸下来,所以说十二因缘 甚深难懂

宽子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宽子 :舍爱取,贪取。不舍苦,那个男人打你,作恶,你却离不开他,当断不能断

宽子:赌博不好,你却天天去,喝酒伤身,你却天天喝,所以我们看看这些,如何是好

宽子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要时时思惟,念念不忘,用佛法来慢慢渗透这个无明

宽子 :六祖说,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是什么?

宽子 :六根不攀缘的真义,三毒不染的真义

宽子 :坏人教唆我,我想着父母的教诲,而不动摇,习气上来,我想着佛陀的教诲,这就是于真义而不动

宽子 :所以说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

宽子 :我虽然生活,不染恶习,于佛陀的话,念念不忘而不作恶

宽子 :于佛陀的话,用解脱知见而不攀缘,懂无常而少计较

宽子: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学习佛经,增长智慧,增进定力

宽子 :因为我们要不动摇,需要深信,而深信,需要明白,理解,心服口服,恍然大悟

宽子 :我们学的稀里糊涂,没两天你就放弃了,因为自己都不懂学来干嘛,没有意义

宽子 :所以我把佛经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也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宽子 :让佛经更明亮的呈现,展示,他不是深不可测,只是甚深难懂

宽子 :难懂,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你不是真懂

宽子 :每天需要念经,不是因为需要佛祖保护,而是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需要念念不忘,纠正自己

宽子:就好像我们群里,天天看阿含经,那是为了深思而能用于生活

宽子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

宽子 :担者是谁?担者,就是我们愚痴无闻凡夫,担业力,担轮回自作自受

宽子 :如是生老病死,如是苦受乐受,如是爱恋世间久住,如是寿命长短

宽子 :“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宽子 :舍重担,不爱取,担为大苦,舍为大乐,断于爱,则断行,舍而涅槃,不复轮转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9: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
“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宽子 :担: 负责,承担,担当,我们众生,担当的是什么?,担当的,是业,我们把担字换成业字,那么就好理解,重业、取业、舍业、业者

宽子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承受重苦,所以叫重担,老婆孩子还小,父母要养,工作挣不了多少钱,为何承受重担,这些重业

宽子 :因为我们无明业的带领,进入了五受阴,迷于五受阴,所以我们一直在轮回

宽子 :

宽子 :名色,就是五阴,所以我们无明行,无明识,产生了五阴,十二因缘,是一个圈,一直转

宽子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先要觉得这个轮回是一种后患,如果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后患,你不会用心去了解,想出离,那么你就不会成功,你也不会想去了解四谛

宽子 :你不觉得是苦,那么五受阴对你来说,是一种享受,那么你就不会想断,这个十二因缘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

宽子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你对境爱取,因为你享受这个世间,所以说五受阴是享受,因为你迷在其中,我们会从十二因缘,四谛下手,会想了解,那是因为你有心想出离

宽子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见五阴的重要,我们知道 这个五阴有受,是因为取,对什么取呢?,对色,所以说七善处

宽子 :色,色集,色灭,色灭之道,色味,色患,色离

宽子 :而取是用何往外取呢?,色如何聚集呢?,六入,六根,所以我们从这里截断,切断,切断对色境的攀取

宽子 :六入断,那么十二因缘就转不动了

宽子 :

宽子 :六入断,那么触就不会连上,所以受也不会有,也不会有爱,没有取,不生有,也就没有老死

宽子 :这个断,不容易,因为我们生活,是需要六入的讯息来觉知,需要感官去生活,那怎么做到用六根六入,而不着迷呢,我们看看一句六祖坛经

宽子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六根有见闻觉知,因为我们需要用来生活,我不能不听不闻,不是把耳朵塞起来,把头套上,不看不说不闻,那么怎样做到用六根,而不攀缘捉取,不去贪,嗔,痴?

宽子 :这就是妙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生智慧,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善分别,善觉知,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基础正见常识

宽子 :比方说,诸行无常,我六根不攀缘,因为我理解深刻,不然我心不甘情不愿,没有道理,我不想那么做

宽子 :所以我们说,学佛需要因缘具足,因缘不足,再有理,你也听不进去,就好像我们的父母老师,苦口婆心,年轻时候,当耳边风,听不进去

宽子 :因为我听不出其中的道理,没有经历,就好像有师兄说,你看我现在不喝酒了,为何呢?,中风了,受教训了,苦不堪言了

宽子 :老婆叫别喝那么多的时候,和老婆吵架,我们学佛的用心也一样,苦越多,越用心,佛经说,诸行无常变化

宽子 :有人赞叹说,变化好啊,人生有乐趣,所以你和他说什么,他听不进去,因为他享受五受阴,觉得攀缘有趣

宽子 :佛陀说,重担就很严重了,我们现在学习佛经,就是在增长智慧,用心思惟,思惟我们的人生,是不是那样

宽子 :心服口服了,才能死心塌地的修行,识达了,才能如法修行,走上正法正路,不走歪路,邪路

宽子 :“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宽子 :为何会有重担,因为这个担,是自己取回来的,爱取,贪取,喜欢,乐此不疲,取业

宽子 :把这些苦恼业障,都取回来,人家说,这个男人抢劫,作恶,我就是爱他,迷上他,所以我不在乎

宽子 :所以这个无知无明就那么有力,我们会说,不能理解为何那样
宽子 :就好比飞蛾扑火,我们也不能理解,飞蛾为何要送死,因为无明重担,无明业火,无知

宽子 :佛陀说,愚痴无闻凡夫,我们人类看到飞蛾送死,叹息,但是我们不能阻挡,我们想给飞蛾说明白,但是有心无力,它听不懂,佛陀对我们众生也一样

宽子 :佛陀会很耐心的讲,然后问你,你明白了吗?,明白了,明天照样犯错,所以我们的重担,不容易卸下来,所以说十二因缘 甚深难懂

宽子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

宽子 :舍爱取,贪取,不舍苦,那个男人打你,作恶,你却离不开他,当断不能断,赌博不好,你却天天去,喝酒伤身,你却天天喝

宽子 :所以我们看看这些,如何是好,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要时时思惟,念念不忘,用佛法来慢慢渗透这个无明

宽子 :六祖说,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是什么?,六根不攀缘的真义,三毒不染的真义

宽子 :坏人教唆我,我想着父母的教诲,而不动摇,习气上来,我想着佛陀的教诲,这就是于真义而不动,所以说六根虽有见闻觉知

宽子 :不染万境,我虽然生活,不染恶习,于佛陀的话,念念不忘而不作恶,于佛陀的话,用解脱知见而不攀缘,懂无常而少计较

宽子 :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学习佛经,增长智慧,增进定力,因为我们要不动摇,需要深信,而深信,需要明白,理解,心服口服,恍然大悟

宽子 :我们学的稀里糊涂,没两天你就放弃了,因为自己都不懂学来干嘛,没有意义,所以我把佛经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也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宽子 :让佛经更明亮的呈现,展示,他不是深不可测,只是甚深难懂

宽子 :难懂,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你不是真懂,每天需要念经,不是因为需要佛祖保佑,而是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需要念念不忘,纠正自己

宽子 :就好像我们群里,天天看阿含经,那是为了深思而能用于生活

宽子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

宽子 :担者是谁?,担者,就是我们愚痴无闻凡夫,担业力,担轮回自作自受,如是生老病死,如是苦受乐受

宽子 :如是爱恋世间久住,如是寿命长短

宽子 :“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宽子 :舍重担,不爱取,担为大苦,舍为大乐,断于爱,则断行,舍而涅槃,不复轮转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7 11:39 , Processed in 0.117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