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9|回复: 1

楞严经卷一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发表于 2021-3-13 22: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子 :我们要不要聊聊楞严经,,从第一卷开始
    ゞ 水儿 oO     宽子 哎呀……别逗我,我是认真的,可以吗
    宽子 :有什么不可以的
    ゞ 水儿 oO :好激动

    ゞ 水儿 oO :
    ゞ 水儿 oO :允许我先笑一会心还是不能平静
    宽子 :但是不能一段一段说完,只能讲一下比较关键的

    ゞ 水儿 oO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宽子 :这些不说,讲一些入主题的
    ゞ 水儿 oO :我都不知道从哪下手
    宽子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宽子 :阿难被咒语所摄,被摩登伽女幻术所勾引
    ゞ 水儿 oO :梵天咒?
    宽子 :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如来知彼淫术所加
    宽子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宽子 :佛陀宣说神咒,文殊师利菩萨就带着佛陀宣说的神咒去宣说
    阳光 :摩登伽女修的什么,咒语这么厉害
    宽子 :恶咒就被破解
    ゞ 水儿 oO :因为违缘也是种历练

    宽子 :因为她喜欢阿难,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宽子 :阿难一向多闻,过目不忘,但是却不能得灭苦之道,我们看看这里,佛陀的神咒,为何没有当下教阿难,对阿难说,你持咒就好呢,你持咒,就不被所惑?,所以还是要给阿难,出自内心的明理

    阳光 :是明理但没实证吗
    宽子 :没明理,如何实修?
    阳光 :阿难应该是明理了吧
    宽子 :比方说,抽烟危害健康,我问你,如何危害呢,得肺癌吗

    ゞ 水儿 oO     阳光 爱不是咒,也是渊源,这里说的是用咒迷惑,楞严咒破解了恶咒,可是阿难还觉知到多闻可是未道达,就说了明理觉悟的重要性

    阳光 :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宽子 :那么得肺癌会有什么痛苦,会有什么症状,身体会不会呼吸困难
    阳光 :晕啊,要的肺癌才戒烟
    宽子 :身体哪部分会疼,会不会流脓

    ゞ 水儿 oO :多闻不代表明理,有句话鹦鹉学舌性不通,也有障智多闻一词,明理是觉悟,觉知我的理解

    宽子 :身体消瘦吗?,需要化疗,化疗又怎样痛苦,有明白危害健康吗?,你没有真的了解危害健康

    ゞ 水儿 oO     宽子 这些就是明理了
    阳光 :我很可能就是这样
    ゞ 水儿 oO :从心里感知到危害的觉知,而不是口头上的
    宽子 :你看到的,只是字面的危害健康

    ゞ 水儿 oO     阳光 不是根可能,我们现在都还没明理呢,明理就明心了

    宽子 :所以佛陀才要宣说

    宽子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ゞ 水儿 oO :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宽子 :佛陀告诉阿难,你我同气同行,就好像亲人,阿难跟随佛陀也20多年,佛陀问阿难,你当初见我,是见我怎样的庄严相,所以你想出家,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ゞ 水儿 oO :    宽子 佛陀问阿难,你当初见我,是见我怎样的庄严相,所以你想出家
@    宽子 这就是三十二相

    宽子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宽子 :阿难说,看见佛陀三十二相,庄严无比,相胜殊,这个不是欲爱能生的庄严相

    宽子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

    宽子 :就是说,不是我们那样,从母胎能生出来的庄严相,所以我看见了,想剃度出家

    宽子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宽子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一切众生,由妄想颠倒,无明无知
    ゞ 水儿 oO :您说的我都在深深体会
    宽子 :因为众生不懂妄想无知,所以轮回流转,此想不真

    ゞ 水儿 oO :您之前说的十二因缘,无明
    宽子 :五阴受所想,这个我们都学过
    宽子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
    宽子 :你现在欲深入菩提正觉,要真发明心明性,你应该用心去思惟,我所问的

    宽子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宽子 :十方的佛都同一个解脱之道而出离生死,都以正直觉心,心明而言直,而有正觉,一直到涅槃之境
    阳光 :觉心
    宽子 :中间永远没有任何不明歪曲之无明相

    阳光 :委屈相
    宽子 :就是可以遍知,没有任何不了义,没有任何无明无知,如是乃至终始地位,终始地位,涅槃,这就是告诉阿难,佛没有任何疑惑,没有任何不能清楚明白

    宽子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宽子 :阿难,我问你,你当初发心说见如来三十二相,用什么而看见,谁来爱取喜乐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宽子 :阿难回答佛陀,用我心目,用我的心和眼睛,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由眼睛看见如来庄严相,心生喜爱,故我发心,愿舍生死。,所以我发心要跟随佛陀,愿意解脱生死

    宽子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宽子 :佛告诉阿难说,就好像你说,你是眼睛和心喜欢,如果不知道眼睛和心的所在,就不能降服其中的爱取烦恼

    宽子 :就好像国王被贼人所入侵,要发兵讨伐,那么国王的兵就要知道贼窝在那

    宽子 :阿难,让你流转捉取的,是你的眼睛和心,我现在问你,你的眼睛和心在哪
    宽子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宽子 :佛陀又对阿难说道: 你看所有的比丘同修,一直和我一起到城里托钵乞食,一起回园林,一起吃饭,你看比丘门,一人吃饭,大家一起饱吗?

    宽子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宽子 :阿难回答说,不能,因为大家虽然是阿罗汉,但是身体不同啊,也不能说一人吃饭,大家饱

    宽子 :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说心在外吗?如灯吗?那么灯应该是照大家,所以一人吃饭,应该大家饱啊

    宽子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宽子 :佛陀告诉阿难: 如果好像你那样说,心在外,那么心和身体,应该是相对,互对

    宽子 :心知道的,身体也不能知道,身体感觉的,心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向你展示我的手,你眼睛在你身上,那么你看见了,你的心应该感觉不到

    宽子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宽子 :阿难说,应该是那样,应该感觉不到

    宽子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宽子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招手,你眼睛看见,心能分别,那么心就不能在外,因为你眼睛和心不是分开,能知道,所以你说心在外,也是不对的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宽子 :阿难又说了: 佛陀,就好像你说的那样,心不能见内,所以不在身内,心不在外,因为身心互相觉知不是互相离开

    宽子 :我现在思惟,我知道在哪了,佛陀问他,现在心在哪?

    宽子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宽子 :阿难回答说: 这个心不在身内,但是又能见外,那么我就想,应该潜伏在根内

    宽子 :就好像有人拿玻璃碗,合在双眼,虽然合在双眼,但是不妨碍,所以看见就能分别,因为心和根一起

    宽子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宽子 :佛陀又问阿难,如果说心潜伏在根内,那么心看见山河,为何没有看见眼睛呢?

    宽子 :如果看见心在根内,那么看眼睛就好像看境相啊,如果看不见眼睛,心如何在根内呢?

    宽子 :所以你说心在根内,好像玻璃一样,那也是不对的
    宽子 :所以众生看不见身内,唯见身外,是因为好比灯光,灯光在室外,所以照不到室内,

所以心就好像灯,必定是在外,所以看不见身内

    宽子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宽子 :所以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没有疑惑,和佛陀一样明白了,了解了,对不对?

    宽子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宽子 :佛陀又对阿难说道: 你看所有的比丘同修,一直和我一起到城里托钵乞食,一起回园林,一起吃饭

    宽子 :你看比丘门,一人吃饭,大家一起饱吗?

    宽子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宽子 :阿难回答说,不能,因为大家虽然是阿罗汉,但是身体不同啊,也不能说一人吃饭,大家饱

    宽子 :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说心在外吗?如灯吗?那么灯应该是照大家,所以一人吃饭,应该大家饱啊

    宽子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宽子 :佛陀告诉阿难: 如果好像你那样说,心在外,那么心和身体,应该是相对,互对

    宽子 :心知道的,身体也不能知道,身体感觉的,心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向你展示我的手,你眼睛在你身上,那么你看见了,你的心应该感觉不到

    宽子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宽子 :阿难说,应该是那样,应该感觉不到

    宽子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宽子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招手,你眼睛看见,心能分别,那么心就不能在外,因为你眼睛和心不是分开,能知道,所以你说心在外,也是不对的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宽子 :阿难又说了: 佛陀,就好像你说的那样,心不能见内,所以不在身内,心不在外,因为身心互相觉知不是互相离开

    宽子 :我现在思惟,我知道在哪了,佛陀问他,现在心在哪?

    宽子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宽子 :阿难回答说: 这个心不在身内,但是又能见外,那么我就想,应该潜伏在根内

    宽子 :就好像有人拿玻璃碗,合在双眼,虽然合在双眼,但是不妨碍,所以看见就能分别,因为心和根一起

    宽子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宽子 :佛陀又问阿难,如果说心潜伏在根内,那么心看见山河,为何没有看见眼睛呢?

    宽子 :如果看见心在根内,那么看眼睛就好像看境相啊,如果看不见眼睛,心如何在根内呢?,所以你说心在根内,好像玻璃一样,那也是不对的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宽子 :阿难又对佛陀说,我又有新的想法,你看 ,众生的身体,内脏在身中,七窍在外,内脏藏在身中,那当然是暗的,窍在外面,当然是亮的

    宽子 :所以我张开眼睛,那就看见外面光明,闭眼见内黑暗,所以看不见,心就是如此,佛陀你觉得这道理对不对?

    宽子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宽子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宽子 :佛陀对阿难说: 你说闭眼看见黑暗,那么这个黑暗是在眼的前面吗?,对着眼睛吗?

    宽子 :是对着眼睛,还是不对着眼睛呢?

    宽子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宽子 :如果对着眼睛,那就在眼睛外面,如果说不对着眼睛,在内那么你眼睛怎样张开,它也在内脏里,没有日月光亮,如何看见呢

    宽子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

    宽子 :如果不对着眼睛在外皮,那么心就是在身内,因为如果在眼皮外,你应该看见自己的眼睛,看见自己的脸

    宽子 :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宽子 :如果看见自己的脸,那么自己的心和眼睛,不就在虚空中了吗?,如果在虚空中,那么是不是有两个你呢?,那么应该身是身,眼是眼,有两个觉知

    宽子 :应该一身体,成两个佛,今天先到这了,明天继续

    阳光 :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宽子 :这里有看懂吗?,比方好像阿难说,心在外窍,闭眼看见黑暗,那么心应该在外面相对,如果在内,那就全黑

    诗禅 :笑笑心自在 心在所住之处
@元一散人 那如何解释,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阳光 :闭眼看见黑暗,那么心应该在外面相对

    宽子 :内见和外见,如果内见 那是对着内脏,那么外见,那是对着脸啊

    诗禅 :七处都有心,七处都不是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宽子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宽子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意善 宽子 群主好
宽子 :师兄好
意善 ゞ 水儿 oO
意善 :

ゞ 水儿 oO :

宽子 :阿难说,心是跟随法生,由法生种种心,随合处心才有,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佛陀又把这个理论推翻

宽子 :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心如果跟随法而生,那么心本来就应该是无体,跟随变化而存在,如果心随法变化,那么除了十八界,六尘,应该有十九界,七尘

宽子 :因为多了心的一尘一界所随,如果心于外结合,那么你抚摸身体时候,应该心从外知道,而不是从内在而感受

宽子 :如果从内而出,那么应该先看见身中,如果从外而来,应该先看见脸,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宽子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阿难又反驳了说,眼睛才是看东西,不是心看东西,说心为看见,那是不对的,非义

宽子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宽子 :佛陀又告诉阿难说,你说眼睛能看见,不是心,那么就好比你在里面,眼睛就好像门,门能看见吗?,如果说门能看见,就好比你已经死了,你的眼睛能看见,如何你的眼睛能看见,你怎么能是死的呢

宽子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宽子 :那么你的觉知心,是一体还是多体呢,比方说,眼睛,鼻子,耳朵,身体各种的触摸,如果说觉知心必须有体,那么是不是遍体都是呢?

宽子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宽子 :如果是一体,那么你用手摸一个肢体,应该四肢都有感觉,如果那样全有感觉,那么就无所谓摸哪里了,也不能说出,别人摸你哪里,如果别人摸你那里,你能说出来,那么说一体,也就不成立了

宽子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如何心很多体,那么就成很多人,哪个才是你呢

宽子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宽子 :如果遍体的话,就好像刚才所说的触摸一样,如果不是遍体,你摸头同时也摸脚,因为只有一个心,那么头有感觉,脚就不会有感觉,但是现在也不是啊

宽子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所以你说的心随所合处,也是不对的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宽子 :阿难又说,我听你和文殊菩萨等人谈实相,佛陀说,心不在内,也不在外,所以我就想,内看不见,外面也不能知

宽子 :因为内在没有接收,所以在内无知,所以身心相知,也不是在外,应该在中间

宽子 :佛陀又回答阿难说,你说在中间,那么你说的中间,心应该知道,也会知道自己的存在,那么你说的中间,是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在身体的表面边缘上,那是在边,也不是在中

宽子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如果说在身体中间,那和在内有什么区别?

宽子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宽子 :如果有在的地方,就会有个示标?还是没有示标,示标放在中间的话,看东边,脸就就在西边,示标放在中间的话,看东边,脸就在西边

宽子 :南面观就在北,所以你会分不清方向,心应该是杂乱

宽子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宽子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宽子 :阿难又说,我说的中间,不是两种,眼和色境结合为缘,生在眼识,眼会分别,色尘没有觉知,所以识生在其中,佛陀又问他,那么你的心又在眼识,又在外境识,那么你的心是两个吗?在两边吗?,如果在两边,何来在中间呢?

宽子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宽子 :无有对处,说的全是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4 08:40 , Processed in 0.2291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