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74|回复: 9

杂阿含经1-13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

[复制链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1-2-17 2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27 17:52 编辑

宽子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华严经的同时,也学习杂阿含经,因为杂阿含经,每段比较简短,而且也包涵了大量基础,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华严经

宽子 :我们继续昨天的华严经的净行品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宽子 :菩萨看众生,行住坐卧都是修行,自己是那个样子,就希望众生是那个样子,因为慈悲,菩萨做饭的时候,希望众生共尝法食,或者看到众生做饭,吃饭的时候,吃的是法食,因为菩萨脑子里面,念念不忘佛法,看到的,都是正法正见。

宽子 :看见众生洗衣服,也会希望众生,洗净红尘,眼里都是解脱知见,所以菩萨精进每个细节,一举一动,都没有离开佛法

宽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
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
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

宽子 :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宽子 :以法自娱,思惟佛法,修行佛法为乐,我们看见各种酒,色,财,气,会欢喜,菩萨却不一样,菩萨看见,就会想到无常,非实,苦,空,非我

宽子 :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观色无常,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菩萨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以法自娱为乐,了妓非实,各种酒色财气,都只会深陷轮回

宽子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宽子 :这些是秽欲,有染的欲望,会产生轮回的欲望,不能解脱的欲望,会产生烦恼的欲望。

宽子 :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宽子 :我们要入圣地,清净地,须正思惟,得正智正法。佛陀说,我们观五蕴无常,变化,不固定。因为无常,所以无相。

宽子 :你看昨天有一颗大树在这,今天没了,你看我样子,几年后又老了,无有实相,没有固定不变的,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幸福后痛苦,痛苦后又幸福,心情起落不定,因为无常,没有实相,没有真实不变的样子

宽子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宽子 :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宽子 :五阴无常,无我。今天阿含经就是说这个。心经道: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宽子:度一切苦厄,如果能如实照见五蕴皆空,入于圣地,超凡入圣

宽子 :色,受,想,行,识,叫五蕴,或者五阴。色无常,色境变化无常。今天高楼大厦,明天一个地震,夷为平地,今天美貌,明天忽然她被火烧,毁容了,这就是色境无常,刹那都在变化

宽子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宽子 :受无常,每时每刻的感受不一样,身心的变化,忽然腰疼,牙疼,忽然很痒,很累,身体的变化,一会高兴,一会沮丧,喜怒哀乐,心里的变化,这都是受,感受。

宽子 :
感受也是变化不定,没有长久不变的心情,他开一个玩笑,我就会跟着乐,我们的想法,行为,意识的思量,评估,都会跟着刹那刹那变化,所以我们苦恼,捉取,都是那样跟随起伏不定,因为我们无明迷惑在这些变化当中。

宽子 :就好像我们在街上看见屏幕上演电影,你就停下了脚步,被吸引着,越看越好看,你就站着完整部电影而不自觉。

宽子 :
我们被五阴受吸引着,所以爱取不停,菩萨于佛理相应,所以菩萨不同我们,菩萨看见电影,会想到,那是虚幻不实,看见走在街上,会想到走上灭苦之道,因为菩萨法眼净,智慧眼,我们是爱取的知见,菩萨是解脱的知见。

宽子 :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宽子 :菩萨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

宽子 :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宽子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宽子 :如实知,到真实处,舍诸伪饰,什么是伪饰,不实,变化,那是伪饰,假的,不真,色无常,那是伪,变化不定,就好像我们看魔术,我们信以为真,其实是伪,我们还欢呼鼓掌,太真实了,不可相信,鸡蛋里面居然有戒指,怎样做到的,所以我们看不见真实处,不能如实知,所以我们说,学基础,要先学好四谛,十二因缘,十八界,三十七道品,这些基础,帮助我们生起法眼,帮助我们如实知,就好比魔术师告诉你真相,你才会知道,原来如此。

宽子 :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宽子 :我希望你能学正法正见基础,我当愿你,我当愿你能舍世间苦海,得真实本性,永离苦海

宽子 :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宽子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宽子 :升起正见正思惟,彻见一切,清澈见底,彻底,人家问你四谛,十二因缘,你彻底的能知道,并解答,三解脱门,彻底能通透,无常,苦,空,非我,彻底能如实知

宽子 :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宽子 :
(1)空门(s/u^nyata^)︰谓观我所见,我见皆空,一切诸行不真实、不常、恒空。
(2)无相门(animitta)︰又作无想。谓观因空故,不起着于相。
(3)无愿门(apran!ihita)︰又作无作或无欲。谓观无相故,于未来死生相续,无所爱染愿求。

宽子 :这个是三解脱门,观察一切都在变化,没有变化可以不变,就好像水的形状,没有固定。

宽子 :所以我们希望水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刻成冰雕,但是一段时间,就融化了,无相不实,不能成为固定的相貌,不能真实不变,不坏,不老,不毁,我们看看我们烦恼的,是不是那样,所以我们没有一天会是省心的。

宽子 :那怕你不上班,有钱,在家里坐着,一会你要上厕所,一会肚子饿,一会无聊,一会苦闷,所以你必须变化起来,你要上街买东西吃,找人说说话,喝喝水,吃吃东西,没有固定不变。

宽子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宽子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我们的状况,情况,告诉我们轮回里的真相,无常的变化,我们要升起正法来去看待世间,那样我们才会想抽离轮回,不再无明而跟随变化,知轮回五阴,那是苦,空,无常,非我,因为变化,所以产生各种欲长久的苦,如果不变多好,如果我们不会老死不会病多好,这个跟随佛法解脱轮回,就可以办到,所以心经才会说,度一切苦厄。

宽子: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宽子 :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宽子 :六根不攀缘为舍,不是把自己的扔出去,而是不捉取,我们时常说,放下,
说佛法说,要放下,其实我们可以很简单的看看。

宽子 :我们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然后上初中,到了初中,我们可以说,我已经上中学了,那么小学呢?没了啊,放下了,因为不需要,学过了,如果我从来没上过学,不懂,我和别人说,嗨,大学我放下了,有什么呢,不执着,你不知,你根本不懂,你放下的是什么,这就是虚妄的修行

宽子 :不知不觉而舍,你没有经过苦恼,你怎需要放下呢,你如果经过苦恼, 经过修行,那么四谛你不会不懂,因为那是必经之路。


宽子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宽子 :为何心无爱著,因为我了解十二因缘,知无明,行,识,爱,取,有,产生五蕴苦恼

宽子 :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能如菩萨一般净行,能自证,看世间通透,我能学佛法智慧,从八正道,七觉支而四禅八定,一直到第九次定,灭尽定。

宽子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 :所以我们一步一步学习,一步一步的升级,明理而观,明理而行,我们就能趣向于解脱了。

宽子 :今天聊到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净行品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宽子 :我们接着学习阿含经和净行品

宽子 :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

宽子 :我们说对境生迷,对攀缘处,有所着迷,我们没有生起解脱之心,不欲离开

宽子 :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宽子 :什么是众聚法,集谛就是,攀缘所得,三事和合,眼睛看见了,感官接触了,有可以被吸引的事物,然后意识上就爱上了

宽子 :我们会对境生迷,是因为我们无知无明,成为了我们的认知障碍,习气障碍,就好像白老鼠,它在笼子跑圈,它上去跑了很多次,它也不懂是怎么回事,它认不清这个原理,我们生活也一样,很多人很苦,但是,他不懂怎样去改变,对五蕴没有认知,不能如实知。

宽子 :很多人很迷惑,我就叫他去念慈经,但是,他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念这个慈经,也没有什么力量,也没有什么用,为何念慈经,就会有所改变,当我们对色境迷惑,你说叫你如实知,那是很难的

宽子 :因为你智障,习气使然,无法自拔,念慈经,如先把你的习气和智障,慢慢冲洗,不管你听,或念,都能让你心灵慢慢安稳

宽子 : 愿我无敌意、无危险,愿我无精神的痛苦,愿我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保持快乐

宽子 :就好像菩萨说,当愿众生无危险,无敌意

宽子 :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

宽子 :如果我光对着这句经文说,就好比在香烟盒子上,打上吸烟有害健康健康,你不会入心,所以我才给大家各种比喻,各种现象,让大家参考,我们修行,就是对待生活的方式,如何巧用佛法智慧

宽子 :生活上,或许有人在医院躺着,或许自己满身病,或许自己心灵痛苦,或许贫穷,或许嗔恨多,或许委屈,种种的心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何会那样

宽子 :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向错了,所以才会一错再错,就好像我们要去北京,本来去北京是向着东方,你却向着西方,所以你怎走,都不会到,我们苦,导致我们更深陷,因为更渴望快乐

宽子 :我从小就穷,所以我要不择手段去挣钱,我情愿别人痛苦,我也不要再受罪,笑贫不笑娼,各种的生活压迫,导致我们不停的反抗,这些现象,会导致我们更苦,更加无明的去造业,因为我们无法忍受报应,你就会去造更大的报应

宽子 :我有肾病,所以我请人去印度,不择手段去弄一个来,那怕是偷肾,因为我害怕死,害怕苦,所以我才不顾别人的死活,我有钱,这些就是因为报应,加重更大的报应,所以有时候我们看见别人很可怜,但是他却不懂改变,因为智障大

宽子 :一个人全身是病,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智障,我们学过四行观,里面说,逢苦不忧,识达故,苦里,我们要生出智慧,那样才会保管我们将来不苦,我看见我这辈子为何会病,会穷,我不敢造次

宽子 :我穷,是因为我没有布施,没有种下好的种子,怎会有好的果实,所以我越穷,我越要忍受,去行善帮助别人,学会自己调柔,承受

宽子 :我病,因为我对人对众生多恶少善,杀孽深重,恶口不觉,所以我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气,不是因为我病苦,我发脾气,我骂人,觉得没人对我好

宽子:所以我们要念慈经,对所有的众生,无危险,无敌意,这不是你对众生有所贡献,是对自己有所贡献,我们越苦,越要学好

宽子 :自己一个手没了,残缺了,当愿两个手,都能帮助众生,无私奉献,人穷一辈子,病苦一辈子不可怕,人无明一辈子,才是可怕的,所以雪山大士不惜舍身跳崖求解脱法,因为目光远大,所以才会不惜身体,断除身见

宽子 :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宽子 :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宽子 :逢苦不忧,识达故,当我们厄难时候,为何能自在,因为我们看见的,不是一辈子,是整个轮回现象,我们懂安稳处,所以在厄难中,也能用上智慧从容,识达故

宽子 :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宽子 :六根不再贪取,觉知有爱取所集,都是苦缘,观自己病苦,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能自知,我知道自己的瘫痪是怎样形成的,我以后不会再生恶,我要走上八正道,我下定决心,守护八正道,思惟慈经,我要养成习惯,等我有所成就,我自知不会再有恶行,所以佛陀说,八正道是入流,因为纠正自己,你懂这个,法眼净,向初果出发,你会变的柔和,步步不犯

宽子 :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宽子 :能出家当然好,因为一个好的因缘集合,我们要离开的,最重要的,是轮回这个家,身有生老病死,那是轮回的产品,所以我们心得解脱,才是破蛹而出,留下没用的躯壳

宽子 :我们看看佛陀涅槃前说了什么

宽子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宽子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

宽子 :应舍之身,罪恶之物

宽子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宽子 :佛陀为我们演说种种,四谛,十二因缘,十八界,三十七道品

宽子 :我们自己也要演说,为何呢?因为你要演说,必须自己先懂,自己用心学习,然后你才能演说,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宽子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宽子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

宽子 :八正道,我们也要常念,我们不该骂人,因为那是正语,八正道,我们不该杀生,那是正业,八正道,我们不该贪,那是正念,我们不该嗔恨,那是正定,我们不该迷痴,因为那是正见

宽子 :因为我们不要再走入生病卧床,病苦,因为我们不要再走入贫穷,愚痴,所以我们安守八正道来解脱,不能解脱,也可以不再堕三恶,苦轮回,所以初果七往来,因为安守八正道,不再堕恶道

宽子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宽子 :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宽子 :我们摆正自己对外境的贪求,知无常,事物不能长久,受,想,行,识,我们观其变化,而安住解脱之道

宽子:我受苦了,我受乐了,我还是安守八正道,有个女孩,她得癌症,各种化疗,消瘦,脱发,但是你每天可以在她眼中,看见美丽的阳光和笑容,因为她说,我不应该对众生有敌意,有危险,所以必须保持每天的笑容和慈心,因为众生能懂,能感受你的心情,所以我就忘记自己在生病了,这就是得心解脱

宽子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 :她可以说她完全没有痛苦,她可以自证,这就是自心的强大

宽子 :所以我们学佛,要实用,要自我增长智慧,减少无明

宽子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看懂无常,苦,非实有,变易不安,慢慢的,我们就能破除无明,步向解脱

宽子 :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经1-13经+华严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27 17:47 编辑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宽子 :我们接着学习阿含经和华严经的净行品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于色不明,对受,想,行,识,不明,也就是我们看不懂,看不明内外事物的真相,就好像原始人,不明白火怎会忽然出现,对火膜拜


宽子 :我们不明白生老病死的产生,就没有办法超越生老病死,没法解脱,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就好像佛陀是王子的时候,他出游看见生老病死,回家后恐惧不安,但是没法超越,因为不明,还没有懂,所以佛陀费劲心思,去出家,去寻找答案


宽子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一定要懂,学佛不是迷信,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智慧


宽子 :所幸运的是,我们需要的方法和知识,佛陀已经给我找好了,也给与我们讲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好好学习


宽子 :众生,总是很多障碍,也就是我们的福报有深浅,很多人听了佛法,也听不明白,别说佛法,做人的道理都还听不懂,对于这些人,我们没有办法,就好像对牛弹琴,它没有这个智商去懂


宽子 :但是时常熏陶自己,总是好的,主要自己有心,这个明,能懂,能知的过程,不容易


宽子 :自己能力不足,再不学习,那就更没有希望了,这就是为何有时候听师父说,你看不懂经文不要紧,念就是,念久了就慢慢会懂,这就是造缘


宽子 :就好像我们说念慈经,无危险,无敌意,天天念,自己就会不知不觉的照做,当我们力小,缘浅,就要造缘,我们遇到有个给我们讲解佛经,不容易的缘,一辈子弄不懂的佛经,刹那就懂了,也有可能,天天看讲解,也做不到,但是能懂,已经是很好的因缘了,佛法难闻


宽子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宽子 :出家人出家,当有这个愿,学习佛法,去救护众生解,我们在家学习呢?当勤修习基础,增进正见,人家说五蕴,我知道是什么,人家说十二因缘,我懂这个是如何轮回,我也可以告诉别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自己想超越生老病死


宽子 :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我们没有基础,不明,不知,那就不能断,不能离欲,心不能解脱,因为没有解脱知见


宽子 :所以我们基础群,时常说,四谛,十二因缘,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因为我们要对于色,对于无常,对于五蕴,四大,能一一的明了,把无明减少,增进明了


宽子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宽子 :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就是皈依佛,我们力小,我们要依附别人的教导,我们不懂做饭,要懂,要找一位好师傅,佛陀就是我们解脱唯一的师父,所以我们要死心塌地的依附师父

宽子 :佛陀说的,我们都要深信,所以我们要去结这个深缘,我们要皈依佛,不要皈依外道,不管外道好或不好,我们都不,为何呢?


宽子: 因为我自己懂自己,我力小,别人怂恿我一下,我就左右不分,左右摇摆,因为我无明无知,不善分辨正见,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只听佛经佛说,皈依佛一个师父


宽子 :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宽子 :种下佛种,发无上的信心,信意,不然我们无法突破无明


宽子 :一头马,不能分辨东南西北,什么地方是悬崖,如果一个人骑着它,让它跳崖,它也会做,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智商


宽子 :我们人也一样,我们很多时候看似懂,看似自己很有道理,其实和那匹马一样,怎说都不懂


宽子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正确的皈依佛法,皈依三宝,深信佛法,所以我们这个群才会说,我们只依据佛经,只学佛经,不学其他学说,交流的东西,要有依据,能出示佛经的来源,不是自己的胡说八道


宽子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宽子 :深入经藏,入八正道,入佛法,也有次第,有等级,阶级,就好像我们改自己的脾气,佛陀说,在家人五戒,为何不说50戒,因为量力而进


宽子:佛陀说,你不能五戒,一戒我也赞叹你,最怕自己不老实,一戒也做不好,不能坚持,这就是逐渐进步,只要有心,都能前进,渐进


宽子 :所以我们于色要明了,我们先要了解六入,十二处,
十八界,三事和合,眼根,色尘,眼识,不懂,不能超越,我们学的,都是很扎实的基础


宽子 :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宽子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宽子 :僧人能对每个人说法,因为通透法理,辩才无碍


宽子 :因为我们的轮回的真相,是一样的,贪,嗔,痴,是一样的,慢,疑,各种攀缘,都是一样的原因


宽子 :我们看海水,河水,雨水,泉水,山水,湖水,各种各样,但是水性是一样的,浪涛翻滚成各种模样,但是本性上,还是水


宽子 :所以佛能遍知,能通透无碍,僧人也是如此学习,让自己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辩才无碍


宽子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宽子 :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宽子 :这里我们看见戒,定,慧,也看见入门到成就


宽子 :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宽子 :我们明了,我们就能超越,就能守戒,因为知苦来源


宽子 2020/12/4 14:52:36
四谛三转十二行说,示苦,知苦,证苦,。示苦,是佛陀给讲解苦的来源,集聚,展示苦的来龙去脉,让我们知苦


宽子 :就好像我们懂火的伤害,手再也不会伸到火里面,你懂了,你就能戒,我再也不如此,我再也不玩火。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宽子 :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学而能用,知而能行,所行真实,跟随佛教诲,不放逸,成就八正道,行于八正道,所行真实


宽子 :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宽子 :空,无相,无愿,这是无生智,无依处,三解脱门,懂了基础,明了得法眼净,所以能断身见,六根不攀缘,看见火,不会有所动作,就站着欣赏


宽子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所以我们都要明了五阴受的形成,十二因缘的形成,四谛的道理


宽子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宽子 :佛语弥勒:“菩萨复有二法行,弃诸恶道不随恶知识中。何等为二?一者、住于定无所起,二者、方便别诸所见。是为二法。”


宽子 :佛语弥勒:“菩萨复有三法行,弃诸恶道不随恶知识中。何等为三?一者、得大哀法,二者、于空无所习,三者、所知无所念。是为三法。”


宽子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宽子:受具足戒,出家人受具足戒,因为要行于正法,符和正智正念,所以我们说我们要摄心为戒,戒,离不开身,口,意,戒定慧,也是一体的,为何那么说?


宽子 :我们会去戒,那是因为我们懂为何要戒,这是慧,是智,我们戒上,需要定力


宽子 :如果自己没有慧,定,那么这个戒,如何产生呢?不是把你关监狱里面,你叫受戒,你戒杀了,为何呢?关着了,出不去,关个十年,叫持戒十年?


宽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各种基础正见,不是盲目


宽子 :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宽子 :从头到尾都懂,得最胜法,辩才无碍


宽子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宽子 :一者、住于定无所起,二者、方便别诸所见。是为二法。”


宽子 :升无上堂,安住不动。一直升到无上。比方说四禅八定,到灭尽定,安然不动,安住不动


宽子 :初学,我们各种禅定都有一个开始,摄心一处,一境性


宽子 :我们禅定也一样,有次第,需要有基础正见,才能学好


宽子 :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宽子 :四谛,十二因缘,是见实相,一直到无相为实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2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宽子 :对色爱取,这就是告诉我们苦的根源


宽子 :我爱上某位姑娘,所以我去追求她,让她当我女朋友,这个过程,有苦有乐,也是我们的烦恼的开始,你爱上她,等于爱上了苦恼,每天想她,思念,等她,想办法讨她欢心,她笑你也笑,她哭你也难受,她野蛮,你承受着,她对你好,你快乐着,各种各样的心情起伏,有一天不小心结婚了,各种苦恼,就会产生更多,她不好,你会为她吵架,她好了,你会为她担心,她在了,你嫌她烦,她不在了,你又失落,所以我们的一切苦恼,都是捉取而得,跟随无明所识


宽子 :十二因缘,就会说的比较清楚。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宽子 :六入,六根的捉取,触受,眼睛看见,有漂亮的感受,耳朵听到,声音真好听,爱了,所以接触了,有感受,漂亮,爱了,触,受,爱


宽子 :爱了就会想取回家,这个钻石戒指好,买回家,你就拥有了这个戒指,这个戒指产生在你的家里,你就会开始为它苦恼,因为你拥有了,你会害怕它被偷,出门带上它,也需要看场合,怕被抢,每个攀缘捉取,都会是一个苦,而我们在这个苦海里,只是为了尝到一点小甜头


宽子 :我们看我们上学,上班,上学上班学习的时间长,还是轻松不学习的时间长呢?为何付出那么多?只是为了所谓的将来更美好


宽子 :所以我们可能学习和练习,花了大概三十年的时间,成为一位医生,开始挣钱了,医生有钱,但是你每天必须上班,加班,医生很忙,每个月的欢乐时间,有多少呢?对比一下


宽子 :所以你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碌,只是为了未来的甜头,等我老了,退休了,好好休息,等我老了,孙子又出现了,我又要帮助孩子,又开始忙了


宽子 :这就是我们对色的爱取,永远都不会停止,因为我们想先苦后甜


宽子 :但是我们没有觉察,色境是变化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们的苦,会不断的产生,事业成功了,老婆不爱我,孩子不听话,没出息,有老婆孩子爱,自己却生病了,自己很爱的孩子,得车祸,脚没了


宽子:有人很有钱,家里不幸福,有人家里很恩爱,却没有钱看病,所以我们攀缘贪恋的世间,永远都是苦的,因为会让你身心受折磨,因为无常变化


宽子 :亿万富翁问,我那么有钱,我唯一最爱的儿子死了,他英俊,聪明,有能力,我那么有钱,有什么意义呢?伤心欲绝


宽子 :老婆,我很爱你,但是我没钱给你治病,孩子我很有钱,但是我没办法治疗你的癌症,爸爸,我很爱你,我却不能阻止你衰老,疼痛,这些,都是我们的无明眷恋


宽子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


宽子 :你爱上色境,等于你爱上苦,陷进苦海里


宽子: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因为你的苦是爱取所得,攀缘色境所得,你痴迷在其中


宽子 :所以我们六根攀缘,就于苦海里,不得解脱,我看见我妈老了,有病了,天天担心,天天哭,流泪,因为我不想她那样,但是我却没法改变


宽子 :就好像我们同在大海里面,我不想他淹死,但是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我也等着被淹死,因为拥有的,都是苦的,就好比我在大海里,我找个伴跳下海里来,我们说说话,唱唱歌,一起等死,而没想过,其实可以离开这个状况,我们受苦时候,我们要去明了,怎样明了呢?


宽子 :我们问佛陀,我们该怎办,我父亲快死了,我该怎办,为何我们那么苦,要生老病死,这就是我们学佛陀的目的,因为他找到解脱之道了,唯有他,能是我们的导师


宽子 :我有病,家庭不美满,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为何呢?怎样改变呢?,这就是我们学习正见的增长智慧,我们不修行,我们对轮回,生活,往往都是无能为力


宽子 :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宽子 :色,受,想,行,识,我们都要明了自己的攀缘


宽子 :不去攀缘爱取,少欲知足,所以我们看看八正道


宽子:正见解、正思惟、正语言、正行为、正生活、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


宽子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宽子 :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宽子 :正见让我少攀缘,因为懂无常,念无常,觉知无常,于色境,我不贪取,因为受,想,行,识,皆苦。受攀缘,想攀缘,行攀缘,识攀缘


宽子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厄。不攀缘了,不爱取了,就能解脱,度一切苦厄


宽子 :各种生活,带上八正道,自己多吃亏,磨练下自己,一直到自己有正定


宽子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宽子 :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宽子 :行八正道者,善根坚固,一直到得灭尽定,得不动地


宽子 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宽子 :很多人说,我打坐禅定,不能进步,为何呢?因为你不符合佛理


宽子 :你没受五戒,你没得基础正见,如实而行,贪,嗔,昏沉,掉举,疑,生活上,贪吃,贪欲,食色性也


宽子 :我可以假装不懂你,你要懂你自己,自己身心不清净,一边打坐,一边贪吃,会情郎,爱取爱慕,如是行,就要接受如是的结果,不进步,那也是正常


宽子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宽子 :所以菩萨打坐,都是希望自己善根坚固而不动摇


宽子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宽子 :所以我们禅定是以得定而能伏心,才能究竟


宽子: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宽子 :乖诤
业所乖诤
杂集论八卷九页云:云何业所乖诤?于受自业所得异熟时,善不善业、互违诤故。谓诸有情、由业乖诤,故名业所乖诤。随善恶业力,自所受异熟、爱不爱别故。


宽子 :简单来说,就是无明所识,不明而争,被业力牵动


宽子 :你看有师兄,这里说了,明天还是一样反复自己的习气,这就是乖诤,业所乖诤


宽子 :好比屎壳郎,它离不开粪球


宽子 :为何说修于观


宽子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宽子 :观是慧,观受是苦,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七觉支,觉知,见如实理,破除无明


宽子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宽子 :七觉支,观呼吸,这是观诸行法,摄心一处,而散心归灭,禅定而坐


宽子: 舍跏趺坐时,我们也舍诸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宽子: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这是另一种成就的风光


宽子:我们不能轻易说舍法


宽子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宽子 :所以我们看净行品,是各种成就,如是净行


宽子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宽子 :这些成就,我们要一一符合,所以我们能配合阿含经来树立基础,而达成目标,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宽子 :佛陀说什么?佛陀说,观五阴无常


宽子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宽子 :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宽子 :所以我们有前面的方法,来达到后面的成就,所以经文的融合很完美贯通


宽子 :今天先聊到这,剩下的净行品,我们再配合明天的经文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2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7 13:28:10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宽子 :交流学习一下经文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宽子 :于色,爱色。于色,不知。不能观察觉知,所以爱取,我们很难觉知,反应到我们的时间短暂


宽子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宽子 :于色境,对事物的觉知,主要的,还是观自身的无常,自己日渐衰老,这个不容易


宽子 :修行人,能看见时间飞逝,能知道自己如何去修行,而不会对世间产生太多眷恋,因为深知世间的苦,每天都活在恐惧不安当中,每天上班,上学,害怕面对,对家庭,亲人,担心不安


宽子 :所以我们会在无明当中,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是又走不出来,没事的,还会担心未来,老了怎样,为何我们每天总有一些事情去烦恼不安,闲着什么都不做,还是一样有不安之心,担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日子,等等,会想很多很多,过去,未来之事,那是因为无常变化,使我们不安,没法把握


宽子 :我很有钱,我害怕生病,害怕亲人有恶运,不好的发生,因为我无法把握


宽子 :我有一位很爱的人,我也害怕不安,害怕她那天不喜欢我,害怕她生病,害怕她受委屈,因为我无法把握


宽子 :我有个聪明听话的儿子,我也害怕,我害怕他考试考的不好,睡不好,吃不好,身体不好,将来工作不好,找个老婆不好,因为我们无法把握


宽子 :我想结婚,我也不安,我害怕无法适应,我害怕面对婚姻,害怕两个人以后老了,他会先离开,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所以我们都活着恐惧当中,不安当中,那么我们为何还不会想离开呢?


宽子 :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


宽子 :心不得解脱,心不能安心,不能不会担心,自身不够强大,不知不明


宽子 :有人看了以上无法把握,无常,会深思,佛陀就是,因为不希望活在每天恐惧当中,无明颠倒当中


宽子 :没人干扰你,富足,身体健康,但是你躺在床上,你还是会不安,有所失落,因为你的心,不得解脱,就会无常变化,没有真正安稳之处,因为我们的心,立足于无常之上


宽子 :就好像我们坐在小舟,驶于大海当中,停了下来,还是晃悠不定,身心都会跟着晃悠,不由自主,无法把握,因为我们的攀取,还有触受


宽子 :所以我们修行,首先要懂我们捉取的事实


宽子 :我们是如何让我们自己不安,我们的身体,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这里说身体的重要不重要,不是叫我们去故意伤害身体,而是说,我们要不要去根据身体的判断,去攀缘,身体会给我们很多错误的讯息


宽子 :我打个比方,嘴巴告诉我们好吃,我们就拼命的吃,因为我们不知不明,不懂这个有毒,不能多吃,嘴巴告诉我们,这个很苦,不爱,但是我们有知有明,我们却吃了,因为这是苦药,治病


宽子 :所以身体给我们很多迷恋,很多暂时的快乐,让我们不停的想要,如果我们不知不明,就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宽子 :你看我以前很爱她,娶回来了,一辈子为她苦恼,也不爱了,天天吵架,分房睡觉,以前恨不得天天抱一起


宽子 :因为我们的六根爱取,身体的触受,让我们失去真相,不懂苦谛,集谛,苦的真相,因缘的真相


宽子 :所以我们看五阴,色,受,想,行,识。色是外,受,想,行,识,都在你自己身上


宽子 :色,还包括了你自己身体,这也是外,因为是四大所集
宽子 :所以我们看我们的,受,想,行,识,那是无明,没有智的。四十二章经说: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宽子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宽子 :我们不能相信我们自己,为何呢?因为我们无明,就会于色会合,与色会和,眼睛和色境会合,怎样会合?看见了,很欢喜,很爱色会,眼睛与色境约会


宽子 :色会即祸生,眼睛爱取,烦恼就来了,祸就来了,为何说祸,因为会产生迷惑的苦恼,心里牵挂,思念,所以你躺着睡觉,会想,会一会哭,一会笑


宽子 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宽子 :因为我们信了我们自己的无明,因为我们不是阿罗汉,我们没有智慧和禅定,所以我们产生各种苦恼


宽子 :虽然我们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就好比今天的聊天,看似简单,都懂,但我们没人真懂,没人看见无常和轮回,做不好,做不到,所以我们的一辈子,就那样糊涂的过去了
宽子 :但是我们每天还是要熏陶,不管自己的状况怎样,我们都要死死的信任佛陀,抱着佛脚,不能离开,这是我们能做的


宽子 :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宽子 :具足惭愧,具众善法,捡束善根


宽子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是故,诸比丘,当习有惭、有愧。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有惭愧,善于摄心安稳,我们学习慈经,那是有惭愧,对众生忏悔,让自己无危险,无敌意,我们不同禽兽,畜生,因为它们的无明更大,所以我们要更大的慈悲,让他们感受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没有敌意


宽子 :那么我们就要时时检查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惭愧,不断的学习,增长智慧,增强觉知,觉知越来越智慧,就会少犯错,这才是真的忏悔,惭愧


宽子 :如果自己不增长智慧,行为还是愚痴无明,怎会真正做好呢,所以你的忏悔,只是用无知,去忏悔无知,最后,还是做不好,所以忏悔和惭愧,就变成口头禅了


宽子:我们学习,增长智慧了,才会不犯,不愿意去犯无明,所以我们说消业,一个人无明,业消不了


宽子 :你对飞蛾说,你先别急着扑火,你看看你的朋友们,你在旁边看着,他们一个个扑火而死,你明白了吗?它转头,它扑火去了


宽子 :想想我们,是不是那样呢?所以我们的忏悔如果是如此,有用吗?因为飞蛾不生智慧,听不懂你说什么,也看不懂伤害


宽子 :所以我们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依智,不依识


宽子 :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宽子 :我们看看以上的净行


宽子 :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宽子 :我们基础正见不扎实,所以是摇动,摇晃,不安,得不到不动法


宽子 :佛陀说,十六尺柱子,必须入土八尺,那么才无惧四面八方的狂风,不动摇,得不动法,八正道是八尺,三十七道品,也是八尺


宽子 :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宽子 :将其心调净,不再不安,所以我们学习,每天学习调心法,学习认,我感觉自己每天的衰老,身体衰退,记忆衰退,脑子越来越不好使,骨头越来越脆弱,这也是觉知无常,自己这疼那疼,每天担心不完的事世间真好么?所以八大人觉经有说


宽子:第一觉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宽子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宽子:我如是观察我身体,我越来越不爱


宽子: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宽子 :厌离世间,因为我觉知观察


宽子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宽子 :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宽子 :我们得如此法眼,就不会看不懂经文所说


宽子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宽子 :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宽子:恨不得马上出离世间,而不是各种攀缘造作。但是众生无明大,不能达到,所以佛陀给与各种各样的阶段的学习,需要耐心,给与飞蛾扑火,至死不悔,这何尝不是一种无明的悲怜,陪着飞蛾生生死死,一直到开悟的一天


宽子 :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7 09:49 , Processed in 0.1035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