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 23: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2 00:04 编辑
杂阿含57经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还持衣钵,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于西方国土人间游行。
时,安陀林中有一比丘,遥见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
见已,进诣尊者阿难所,白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
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
宽子: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
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灭少事故。”
尔时,世尊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于人所守护林中,住一跋陀萨罗树下。
时有众多比丘诣阿难所,语阿难言:“今问世尊住在何所?”
阿难答曰:“我闻世尊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所守护林中跋陀萨罗树下。”
时,诸比丘语阿难曰:“尊者当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若不惮劳者,可共往诣世尊?”哀愍故,阿难知时,默然而许
宽子:尔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卧具,持衣钵,出至西方人间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守护林中。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置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
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利、喜。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宽子: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
宽子: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彼触受、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色在我,而见我在色;不见我在色,
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不见受是我所,而见受在我;不见受在我,而见我在受;不见我在受,
而见想是我;不见想是我,而见想是我所;不见想是我所,而见想在我;不见想在我,而见我在想;不见我在想,
而见行是我;不见行是我,而见行是我所;不见行是我所,而见行在我;不见行在我,而见我在行;不见我在行,
宽子:而见识是我;不见识是我,而见识是我所;不见识是我所,而见识在我;不见识在我,而见我在识;不见我在识,
复作断见、坏有见;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宽子:今天经文,讲了很多基础,讲了很多正见
宽子: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还持衣钵,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于西方国土人间游行。
时,安陀林中有一比丘,遥见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
见已,进诣尊者阿难所,白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
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
宽子: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佛陀也有自己独处的时候,不告诉待者,不带上任何人
宽子: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灭少事故。”,住寂灭少事
宽子:修行人,喜欢独处,不喜热闹喧哗,护心,不放逸散乱,当然,如佛陀等成就者,是自然的习惯,而不刻意
宽子:时,诸比丘语阿难曰:“尊者当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若不惮劳者,可共往诣世尊?”哀愍故,阿难知时,默然而许。,诸比丘对阿难说,我们很久没有见到佛陀,尊者能不能带我们去见佛陀,去求法
宽子:这就是佛弟子求学的态度,不是等别人来求我们学,佛菩萨不会求你出轮回,就好比我们在地狱,不会有人来求你说,我求求你,你学吧,你出地狱吧,我们自己的苦,要出离,要自己用心学
宽子:要自己去求法,尔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卧具,持衣钵,出至西方人间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守护林中。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置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
宽子:所以阿难就带诸比丘去见佛陀,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的聊,前面各种细节,不是太重要的,我就跳过,要不然这样的经文,一两个小时,是不够的
宽子: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利、喜。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宽子: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利、喜。,这是佛陀说法的圆满,示,这是让大家明白,示苦,示五阴,示六入,示十二处,示十八界,示十二因缘,示三十七道品,教,解说其中利害,明白而生法喜
宽子: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宽子: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
宽子:这是他心通,比丘心中的疑问,还没说,佛陀就知道,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
宽子: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如何的知见,才能无漏,漏尽而不受轮回,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宽子:佛陀说,我已经说过这个法,就好像我时常说,我以前就说过,你们忘记了,以前就学过这个经文,为何又忘记了呢?,因为学而不用,就好比我们学数学,很多学了用不上,就忘记了
宽子:而佛法没有用在生活上,就忘记了,因为不能透彻,就用不上在生活,三十七道品说过吗?
宽子:说过,能不能说出来,说不出来,因为三十七道品,和我生活没有关系,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宽子:善观察五阴,用什么观察?,七善处,三观,什么是七善处,色,色集,色灭,色灭之道,色味,色患,色离,三观呢?,阴,入,界,五阴,六入,十八界
宽子:信手拈来,因为入心,用心学了,三十七道品呢?,4,4,4,5,5,7,8,加起来三十七,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宽子:我们学佛,对治苦恼,对治各种有漏,都是有方法,很稳妥,别人问你,你能给人(示),展示各种道理,为何要这样,结果会怎样,清清楚楚的告知,能说出来
宽子:为何呢?,如果我自己都说不出来,证明自己也没懂,那么自己修的,肯定不是很好,基础不扎实
宽子:所以佛陀说法,不能离开这个,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有师兄说,你不能用其他经文讲阿含经,那么我们看看,华严经,一样讲四谛,一样讲无明无常,经,不是独立的,因为全是出自一个佛陀,出自四谛
宽子:所以是一种扩展而已,法华经药草喻里面有说,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
宽子:是一相一味之法,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宽子:所以我们任何根器,都要学好基础,基础通了,任何经文都能用上,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宽子: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
宽子: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我已经告诉过大家,善观察五阴
宽子: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因为不修四神足,不修四正勤,不修四念处,不修五根五力勤信,而自傲慢懒惰
宽子:这就是有师兄时常说,看那么多有什么用,都不去行,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看那么多有什么用,不看,三十七道品,你懂也不懂,更谈不上修行了
宽子: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宽子:这里佛陀说了我们的毛病,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对境爱取,着迷,见了就想是我的,我要,我会拥有,愚痴无闻凡夫,愚痴是为何?无闻,所以千万不要去说别人看了经文无用
宽子:闻了,用不上,也比无闻强,我们有一天,忽然想起父母的话,有所觉悟,因为我曾经那么听过,因为种下了善缘
宽子: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宽子:见色爱取想要,那么你就会身心有攀取的行为,见色被我所取,名为行,为何会有这个行为,这个行为为何会集合,会生起,会被转轮回苦恼,因为无明,无知,智慧不能达,看不清,看不懂
宽子:这就是我们说学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无明,弄懂十二因缘,什么是无明,为何说是无明,飞蛾为何扑火?,因为它傻呗,看不懂火会烧死它,为何别人买东西给他十块钱,他给人换100块
宽子:他傻呗,傻傻分不清楚,我们何痴迷轮回?,因为傻呗,这就是无明,不觉悟,不是智者,猴子和人一样,有手有脚,却建不了房子,因为没有人类的智慧
宽子:所以我们学佛,先要提升智慧,提升智慧要怎样?,向智者学习,向佛陀学习,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无知去捉取爱,就好像飞蛾扑火,有这个爱,苦恼的行为就开始产生,我爱她,可是她说喜欢名牌包,名车
宽子:我就要努力满足她,所以你爱她,这个苦行就开始,苦恼就开始
宽子: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
宽子:那么爱又是怎样产生?,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爱是因为感受,看了有感受,听了有感受,闻了好闻,尝了好吃,感受,感受到好了,就爱了,彼爱受因
宽子:为何有感受?,所以十二因缘,佛陀都是一个个给你清楚的展示,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感受是因为接触,眼触,耳触,各种,眼触,不是说还像皮肤那样碰到的触,是眼睛接触,看见
宽子:你闭上眼睛,你没看见,你不会说:她真漂亮,没有看见,你也没有想爱她,所以我们的心情感受,是因为六根往外接触所接收的讯息
宽子: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所以我们的触,接触,是六入,也就是我们的六根,六个入口,所以叫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宽子: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彼触受、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色在我,而见我在色;不见我在色,
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不见受是我所,而见受在我;不见受在我,而见我在受;不见我在受,
而见想是我;不见想是我,而见想是我所;不见想是我所,而见想在我;不见想在我,而见我在想;不见我在想,
而见行是我;不见行是我,而见行是我所;不见行是我所,而见行在我;不见行在我,而见我在行;不见我在行,
宽子: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彼触受、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宽子:所以我们的感官时常接收外面的讯息,那是一直变化的,因为外面一直变化,忽然车祸,忽然中奖,忽然遇见了心爱的人,忽然得病,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心中生起无数无数想法,因为六根给与的讯息
宽子: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色在我,而见我在色;不见我在色,
宽子:而见识是我;不见识是我,而见识是我所;不见识是我所,而见识在我;不见识在我,而见我在识;不见我在识,
复作断见、坏有见;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所以我们修行,如何观察?,观察色是我,为何色是我呢?,我攀缘,有取,无明,为何不见色是我呢? 因为正见四谛,正见轮回,这就是我们的觉知去对比观察,所以我们不懂佛法,不懂基础,就没办法
宽子: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何那样,所以佛陀要示,展示给你看,明白,知道,要教你如何解脱之道,三十七道品就是,前面经文,我们也学过八正道,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去消化,思惟
宽子:复作断见、坏有见;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
宽子:如是见者,疾得漏尽。”,那样学,就能解脱
宽子:每个细节,我们都要学明白,用佛陀说的对照各种利弊,那样修行,就会进步了,这些经文,我只是简单的聊,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很深入,真学,是足够一辈子也学不完
宽子:今天就先聊到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