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24|回复: 0

达摩四行观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发表于 2021-1-24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1-24 19:54 编辑

2020/10/19    达摩四行观
     宽子:我们今天学习达摩祖师四行观

     宽子: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宽子: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宽子: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宽子: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宽子: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宽子:
  说偈言: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宽子:这个就是整个四行观。经文不长。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这里达摩祖师说,修行有两种,理入,行入。入道。我们以前也学过

    宽子:以智慧产生扩展定,或者以定产生扩展智慧

    宽子:我们看这经文最后的偈句,我们就能看明白

    宽子:
  说偈言: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宽子: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这不是幻想出来的东西

    宽子:一个人从理入,他就能通透理,各种正见,行为,都能显出自己的修行

    宽子:我们看慈经,就大概说了这种人的特征

    宽子: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他应当不轻犯任何极微小的过失,避免也许受到智者的谴责。
这是大概说了从理而入的通透,所产生的平等

    宽子:我们再看看偈句。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宽子:就是我们的行为,必须相应,我们说慈悲,善良,必须从行动上表现出来。行,解,相应

    宽子: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宽子: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有的。不是我说,我开悟了,但是行为令人发指。行为让人生气,让人受不了。这就不符合了

    宽子:所以我们多学习慈经,观慈经。让这些正见,带领我们。达摩祖师慈悲。教了我们四个观法。让我们生活,修行,有所对照,可以跟随。我们看看第一个

    宽子: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

    宽子:报冤行。以德报怨。先让自己明白正见,才会不计较对方。所以我们受苦,受到各种责备,埋怨,恶运,我们该如何面对

    宽子: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宽子:受苦时,我们要明白因果轮回。我们要从四谛,十二因缘里面了解。没有,或不学这些基础,我们受苦,也不会明白道理。那么就谈不上用四行观

    宽子:就好比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因果,他学佛也就没有意义。不懂苦,不觉苦,那么学佛也一样不会想出离。既然没有苦,我何必出离。所以第一个观的前提,也是先有基础

    宽子: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往昔无数劫中,这是说我们在轮回里,无穷无尽。就好比我们之前学过的,佛陀说,我们流的血泪,比恒河,大海水还多

    宽子:这些都是因为轮回无数劫。弃本从末。为何弃本?。因为无明。我打个比方。我们家水管破裂了,我们想办法堵着破裂口,不停的把水泼出去

    宽子:这样做,只会无有止境。但是我们找到总开关,把水关了,我们就不会那么辛苦。破裂口,也不喷水了。所以我们放弃了总开关。弃本。弃源头

    宽子:我们不懂有总开关,那是无知。所以我们学佛,不能无知。如果我们从末,那么就会无有穷尽的苦恼。水源源不绝的喷出来。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我们流浪在轮回里面

    宽子:不停的出生,捉取。生老病死不断。这是流浪诸(有)。有什么,有生。有生就有老病死。多起冤憎,违害无限。我们在轮回里面造作

    宽子:比方投胎成畜生,互相厮杀。成为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笔一笔的帐。都记载在因果报应里,轮回模式里。所以我们问,为何我那么苦?。但是我们没有问自己的行为,我贪,我对人起恶心时,我有没有顾及,别人被害也苦

    宽子:我是不是自私自利。我自私自利,我贪,嗔,痴。所以这个苦反弹,也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现在学了各种正见,才能保我们,从今往后,自己会观察注意。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当我们倒霉时候,我们时常问,我这辈子是好人,为何没有好报

    宽子:我们如果认真学佛了,我们就不会问。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在轮回,往昔我在各种轮回,造的恶行。现在报应来了
    宽子:我可不就会受同样的伤害。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宽子:是我自己的报应,恶果成熟。这种因果,并非天,人,所能知道。佛菩萨有宿命通,三明六通。所以才能告诉我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就甘心甘受。我以前打你,你对我恶,那是合理的

    宽子:不可能我打你,你还给我送礼吧。心里还越打越欢喜吗?。所以你对我恶,那是合理,应该的。都怪自己。因为我明白了,有了正见。我了解无常,无明

    宽子:我懂四谛,十二因缘。所以我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我从四谛里面,懂苦的真相。所以我可以逢苦不忧。因为我懂自在的修行。识达佛法的缘故。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与理相应

    宽子:与四谛,十二因缘相应。修行与三十七道品相应。这就是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体冤。体会轮回里的苦谛

    宽子:体会各种冤屈。没有苦,我不会想解脱。所以有苦,我才会有灭苦之道,才会去学灭苦之道。体冤进道。进入灭苦之道

    宽子:今天先聊到这,时间关系,明天我们再继续其他三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9 19:17 , Processed in 0.092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