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回复: 0

2024.10.18号 杂阿含经1136 托钵乞食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0

回帖

2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24-10-19 05: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10.18号  杂阿含经1136  托钵乞食
宽子 12:12:5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摄心敛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摄心敛形,难速前进。如是,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御心敛形而入他家。迦葉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诸高慢,御心控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御心控形,正观而进。”

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比丘为何等像类应入他家?”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他家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如是像类比丘应入他家。”

尔时,世尊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比丘之法常如是:不著、不缚、不染心而入他家。唯迦葉比丘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而入他家,于他得利及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不自举、不下人,其唯迦葉比丘应入他家。”

尔时,世尊复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以不?”

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其唯迦葉比丘心常如是,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入于他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等像类比丘应清净说法?”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唯迦葉比丘有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以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如是说法,于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为人说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12:14:58
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群里共修的杂阿含经

宽子 12:16:36
有谁要先讲讲,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吗?

宽子 12:19:03
没人讲,那我就讲讲,自己的理解

宽子 12:19:4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摄心敛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摄心敛形,难速前进。如是,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御心敛形而入他家。迦葉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诸高慢,御心控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御心控形,正观而进。”

宽子 12:20:09
这里讲,入他家

宽子 12:20:18
为何入他家?

宽子 12:20:53
僧人托钵,化缘

宽子 12:21:26
托钵乞食

宽子 12:22:48
僧人每家每户去托钵乞食,也有学问

宽子 12:23:42
因为他们去的地方,这些家庭,也有贫穷区,富贵区

宽子 12:24:36
僧人托钵时,也会为别人讲法,作为报答

宽子 12:25:44
所以怎样的认知,心态去托钵,也是一种修行

宽子 12:27:21
所以我们看看这个经文,怎说

宽子 12:28:0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摄心敛形而入他家

宽子 12:29:18
这里提到,月譬住

宽子 12:29:33
月譬住是什么?

大道至简 12:31:07
群主,你是不是那个微信群的群主?专门弘扬唯识学的那位

宽子 12:31:43
我没有微信群

宽子 12:32:59
如月亮在空中保持明亮与光辉而与任何人不形成亲密关係、情感、染着,不产生喜爱、渴望、固执,嚮往一样,比丘们像这样入俗人家中。

又,月亮驱散黑暗,发出光亮,比丘们也应像月亮那样驱散污秽的黑暗,发出智慧的光亮

宽子 12:33:53
如这个比喻而住,去进入别人的家里

宽子 12:34:22
这个对于比丘们,很重要

宽子 12:35:10
我托钵,不能时常去一个人的家,因为他们家给的好吃

宽子 12:35:36
不能因为他们很好,而和他们产生感情

宽子 12:36:09
不能因为他们给的难吃,而生厌恶

宽子 12:36:42
这都是一种觉知,觉照

宽子 12:37:09
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

宽子 12:37:31
谦虚,惭愧,低下

宽子 12:38:42
我有事先忙一会

宽子 12:38:49
你们可以继续

三七 12:39:25
怎么不讲了

宽子 12:41:32
有事要处理一下,你们先讨论🌹

宽子 12:59:24
我们继续

宽子 12:59:47
大家对经文有理解的,都可以聊

初尘 12:59:52
師兄吃中飯了嗎?

宽子 13:00:02
这里是早上

宽子 13:00:17
我在家人

宽子 13:00:25
我们先聊经文

观行 13:00:55
厉害,在家人很少能学的这么好的。

宽子 13:01:06
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摄心敛形,难速前进。

如是,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御心敛形而入他家。

迦葉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诸高慢,御心控形而入他家。

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御心控形,正观而进。”

宽子 13:01:40
我们先不说题外话

宽子 13:01:51
交流经文

宽子 13:02:14
佛陀讲的很好

宽子 13:02:22
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摄心敛形,难速前进

宽子 13:03:22
如登峰一样,要明目,就是要小心的观察,觉察

宽子 13:03:31
要摄心收敛

宽子 13:03:48
小心翼翼的前进

宽子 13:04:03
善护自己的心

宽子 13:04:41
为何托钵,还要那么用心呢?

宽子 13:05:05
这就是比丘们的生活

宽子 13:05:39
是比丘们的对境

宽子 13:06:33
对自己的觉察 ,内观,善护其心

宽子 13:07:28
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比丘为何等像类应入他家?”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他家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如是像类比丘应入他家。”

尔时,世尊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宽子 13:08:37
佛陀又问:

怎样才算如法相应,而入他家?

宽子 13:09:11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

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宽子 13:09:53
法根,法眼,法依,

这个在经文里,时常出现

宽子 13:10:33
我们也一定要记住

宽子 13:10:57
佛陀才是法根,法眼,法依

宽子 13:11:14
不是依某大德

宽子 13:11:38
佛陀所讲,才是最终准则

宽子 13:12:18
所以不论谁讲的,我们最终,依据经文为准则

宽子 13:12:42
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宽子 13:13:07
佛陀讲五戒十善,我们当受奉行

宽子 13:13:27
佛陀讲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我们当时受奉行

宽子 13:13:38
而不是狡辩,说这是小乘

宽子 13:14:05
是小乘,或大乘,只要是佛陀讲的,我们都当奉行

宽子 13:14:55
大小都能行,才是法根,法眼,法依

宽子 13:15:13
不是只能行大,不能行小

宽子 13:15:33
不能行小,讲大,那是没有的事

宽子 13:16:24
佛告诸比丘:

“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于他家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如是像类比丘应入他家。”

宽子 13:17:17
佛陀每次都说:

你要谛听,善思

宽子 13:17:27
谛,真实

宽子 13:17:41
谛听,就是真实,用心的听

宽子 13:17:59
善思,善于思惟,好好思惟

宽子 13:18:30
这是听法的学问

宽子 13:19:10
佛陀没有叫你,随便听,随便的想想就好

宽子 13:19:52
若有比丘于他家

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如是像类比丘应入他家。”

宽子 13:23:38
去托钵,不能心有贪欲,

不能心存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好吃的,或者好处

不能想,我给他讲法,有什么功德

不能羡慕嫉妒别人,有各种富贵荣华

不能抬高自己,讲自己有多好

也不能自卑,有胆怯之心

该用这样的心态,去给人化缘

宽子 13:24:39
尔时,世尊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

“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宽子 13:25:54
佛陀的手,向着虚空摸了摸

宽子 13:26:59
然后问比丘们

你看我的手,有著虚空了吗?有捆缚虚空了吗?有染着虚空了吗?

宽子 13:27:15
比丘们回答说,没有

宽子 13:28:30
佛告比丘:“其唯迦葉比丘心常如是,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入于他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等像类比丘应清净说法?”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宽子 13:29:53
佛陀告诉大家说:

迦叶比丘也是如此,是大家的榜样,

他以不着,不缚,不染之心,进入别人的家托钵

宽子 13:30:31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等像类比丘应清净说法?”

宽子 13:31:14
佛陀又问:

怎样才算清净而给人说法?

宽子 13:32:26
比丘们又很恭敬的说: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惟愿广说!

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宽子 13:33:09
佛陀是我们的依据,请佛陀广说

我们当奉行

宽子 13:34:31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

‘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宽子 13:35:46
佛陀说,我当给大家讲,大家要用心听,好好思惟

宽子 13:38:24
如果比丘们,起这种心,给别人说法:

这些人对我讲法起信心,

应当供养我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你供养我,才有功德

宽子 13:38:39
’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宽子 13:39:48
就好比我们做好事,求回报

宽子 13:40:35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唯迦葉比丘有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以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如是说法,于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为人说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13:41:01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

‘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

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宽子 13:44:27
如果有比丘,给人说法时候,作如是念想:

佛陀讲正法,律,是让我们离开无常轮回,时时不忘,念此身见,心缘于,自觉知,内观,正向涅槃

宽子 13:44:54
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精进的小蜜蜂 13:46:22
老师,这里的长夜安乐怎么理解呀?🙏

宽子 13:46:23
而众生不明白,沉沦于生老病死,各种忧伤,烦恼,我该用自己的慈心,令其闻法,令其解脱,受益,得安乐

宽子 13:47:04
长夜,夜是晚上睡觉
宽子 13:47:20
比方说,睡觉时候安乐

宽子 13:47:31
安稳,没有恶梦

精进的小蜜蜂 13:47:40
我见药师经里也提到过,彼于长夜失大利乐

宽子 13:48:09
也就是比喻,一个人的解脱无染

宽子 13:48:24
不只是比喻长夜

宽子 13:48:45
长夜,只是一个方便说

宽子 13:49:04
漫漫长夜

宽子 13:49:45
经过的,都能安稳

宽子 13:50:06
长夜,比喻长时

宽子 13:50:46
’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宽子 13:51:23
要用慈心,悲心,去给人说法,而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好处

宽子 13:51:50
心令正法久住

宽子 13:52:12
所以我们看看这个,就是大乘经文

宽子 13:52:22
不住相布施

宽子 13:52:37
心不着,不缚,不染

宽子 13:52:44
起大悲心

宽子 13:52:49
慈悲喜舍

宽子 13:53:10
所以看不懂的人,说阿含经小乘

宽子 13:53:34
’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

是名清净说法。

宽子 13:54:05
“唯迦葉比丘有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以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为人说。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如是说法,于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为人说法。”

宽子 13:55:13
唯有迦叶尊者,做到这点

宽子 13:55:28
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宽子 13:56:52
迦叶尊者,被奉为禅宗的第一祖

宽子 13:57:43
但是很奇怪,大家都明心见性成佛了,迦叶尊者,还是阿罗汉

宽子 13:58:44
所以多看经文,让我们了解,佛法的真实正向

宽子 13:59:35
从今天的经文,我们就能看见,什么叫拈花一笑

念佛去极乐世界 14:00:03
什么叫掂花一笑

宽子 14:00:11
佛告比丘:“其唯迦葉比丘心常如是,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入于他家!”

宽子 14:00:19
这就是

宽子 14:00:57
尔时,世尊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宽子 14:01:26
所以我们时常说,修行修自己

宽子 14:01:31
内观,觉知

宽子 14:01:44
摄心收敛

宽子 14:02:47
我们初学,先学慈心,悲心

宽子 14:03:27
不贪不嗔

宽子 14:04:29
@And佛光普照 借用师兄的一个经文

宽子 14:05:02
如是,比丘!有愚痴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

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见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

贪欲发已,欲火炽燃,烧其身心;

烧身心已,驰心狂逸,不乐精舍、不乐空闲、不乐树下,为恶不善心侵食内法,舍戒退减,此愚痴人长夜常得不饶益苦。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入村乞食,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14:05:37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

入村乞食,当如是学。”

宽子 14:05:48
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

宽子 14:07:22
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


见诸女人,

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

宽子 14:08:05
所以佛陀时代的出家人,也面对种种问题

宽子 14:08:25
因为三毒,从古至今,都一样

宽子 14:08:45
时代会变,无明三毒不变

宽子 14:09:03
从古就有

宽子 14:09:45
佛陀在以前,和他的弟子如此说

宽子 14:10:02
佛陀在现在,也一样如此的对我们说

宽子 14:10:19
讲的,都不变

宽子 14:10:42
能变的,是我们自己

宽子 14:12:16
佛陀讲的,我们不入心,那佛,只是路过

宽子 14:12:39
忠言逆耳

宽子 14:12:58
所以自不欲自渡

宽子 14:13:18
他人不得渡己

宽子 14:13:38
佛菩萨从来不改变别人

宽子 14:13:47
因为没法改变

宽子 14:14:29
大慈大悲,不是因为改变别人

宽子 14:14:39
大慈大悲,是因为自己

宽子 14:15:15
所以才叫不着不缚不染

宽子 14:15:18
不住相布施

宽子 14:16:05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

宽子 14:16:1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25 04:41 , Processed in 0.0302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