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回复: 0

2024.10.9号 六念2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0

回帖

2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24-10-18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10.9号  六念2
宽子 12:57:32
大家有问题吗
宽子 12:57:45
没有,我们就学习经文
宽子 12:58:38
昨天,我们学习六念
宽子 12:59:13
我们今天继续
宽子 13:00:04
复有六法二庄严因。
所谓六念。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宽子 13:00:28
这里讲的,是福慧
宽子 13:00:43
昨天我们学了念佛,念法,念僧
宽子 13:01:07
今天我们继续,念戒,念施,念天
宽子 13:01:24
这是培福
宽子 13:02:01
福报不够,我们也听闻不了佛法
宽子 13:02:27
所以有福报,也很重要
宽子 13:02:54
我们看看经文怎说
宽子 13:03:56
“复次,圣弟子念于戒德,念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若圣弟子念此戒时,自念身中所成就戒,当于尔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戒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四出苦处升于胜处,说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宽子 13:04:51
圣弟子
念于戒德,念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
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
Q群管家 13:05:25
@春意盎然 八正道:
正见,正思惟 ,
正语,正业,
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
宽子 13:05:34
戒,是念头不忘
宽子 13:05:48
不忘戒,叫念戒
宽子 13:06:29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念,是忆念,不是嘴巴念出声音的念
宽子 13:06:50
这样,我们就不会误解
宽子 13:07:19
守五戒 ,能生人道
宽子 13:07:31
不是有师兄说的,需要二果
宽子 13:07:36
这是错误的见解
宽子 13:07:54
初果,已经不堕三恶
宽子 13:08:05
只在天上人间往返
宽子 13:08:10
是圣人
宽子 13:08:27
更何况二果
宽子 13:09:16
所以我们看看这里:
念于戒德,念不缺戒、不断戒
宽子 13:09:59
忆念戒德,忆念里不缺戒,念里不断戒
宽子 13:10:22
我们的觉知,叫忆念
宽子 13:10:34
比方我们学习觉知行
宽子 13:10:44
这是不忘戒
宽子 13:11:02
学习存善粮,这是不忘
宽子 13:11:24
这也是大家讲的,动中禅
宽子 13:12:07
我们讲,禅定
宽子 13:12:33
禅是观,定是止
宽子 13:12:43
禅有静虑
宽子 13:12:49
有禅思
宽子 13:13:15
我们行住坐卧,动中觉知
宽子 13:13:46
动作上,我们摄心
宽子 13:13:55
比方行禅
宽子 13:14:24
我们打坐一个小时,然后行禅一个小时
宽子 13:14:35
这是互相辅助
宽子 13:15:05
但是我们的禅定,一定不能没有正见正念
宽子 13:15:29
这就是为何佛陀讲,要有七正道,来辅助正定
宽子 13:15:44
七正道是根基
宽子 13:16:19
大念处经,也有讲到动中禅
宽子 13:17:04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行者,如:“我在行,”又于住者,如:“我在住,”于坐者,如:“我在坐,”于卧者,如:“我在卧。”又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状态而知之。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宽子 13:17:30
  复次,诸比丘!比丘不论行往归来,亦由于正智而作;彼观前、顾后,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屈、于伸,亦由正智而作;彼于着僧伽梨(袈裟)衣、钵,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食、饮、咀嚼、尝味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大、小便,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行、住、坐、卧、醒、语、默,亦由于正智而作。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宽子 13:17:49
由正智而作
宽子 13:18:12
这里,我们就先不扩展
宽子 13:18:41
我们先学习,不忘念,如实觉知
宽子 13:18:55
这是六念的跟随
宽子 13:19:27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宽子 13:19:38
如实正见正智而作
宽子 13:21:16
忆念佛教诲,
忆念佛所教诲的法,
忆念佛说我所能成就的僧,
忆念佛说我所需行的戒
宽子 13:22:08
这叫正念
宽子 13:22:15
念念不忘
宽子 13:22:52
所以五戒十善,八正道,我不敢忘
宽子 13:23:07
最终必定成就
宽子 13:23:59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法,心自欣庆:‘我今离悭贪垢、虽在居家,解脱心施、常施、舍施、乐施、具足施、平等施。’若圣弟子念于自所施法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于何染著?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施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五出苦处升于胜处,说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宽子 13:24:37
念施
宽子 13:25:01
圣弟子
自念施法,心自欣庆:
‘我今离悭贪垢、虽在居家,解脱心施、常施、舍施、乐施、具足施、平等施。
宽子 13:25:48
我今离悭贪垢
宽子 13:27:01
解脱心施,是什么意思?
宽子 13:28:10
我念佛说: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死变异
宽子 13:28:36
所以心善解脱于贪爱
宽子 13:28:55
平等能舍,能施
宽子 13:29:32
能具足而能舍
宽子 13:30:04
舍是成就别人吗?
宽子 13:30:30
不是,是自己心善解脱
宽子 13:31:03
所以我们时常想去布施别人
宽子 13:31:41
是布施给与自己觉悟
宽子 13:32:28
我布施给别人衣服,别人嫌弃
宽子 13:32:46
自己不高兴了
宽子 13:32:59
这个人,不懂好歹
宽子 13:33:56
如果内观自己,那是自己能舍,自己有智慧了
宽子 13:34:14
能看懂佛陀说的话了
宽子 13:34:38
能执行正观无常了
宽子 13:34:55
完全和别人没关系
宽子 13:35:01
这叫不住相布施
宽子 13:35:29
所以七觉支里面,有舍觉支
宽子 13:35:42
能舍,堪忍
宽子 13:36:19
这些正见,我们都要学习
宽子 13:36:33
不是念阿弥陀佛,就不需要学习
宽子 13:36:57
因为这也是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所学的
宽子 13:37:07
也是你去净土,需要学的
宽子 13:37:20
到了净土,也是学这些
宽子 13:37:47
净土的经文,都讲十善
宽子 13:37:59
培养福慧
宽子 13:39:11
“复次,圣弟子念于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清净信心,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闻、慧,于此命终,生彼天中。如是,圣弟子念天功德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心。于何染著?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天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六出苦处升于胜处,说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宽子 13:39:33
念天
宽子 13:39:54
不是说,天界也轮回吗?
宽子 13:40:02
为何讲念天?
宽子 13:40:52
因为天界,也有清净福德之地
宽子 13:41:03
培养福德
宽子 13:41:35
四禅八定所得的天界,都不一样
宽子 13:42:50
[图片]
宽子 13:43:41
三果圣人,住的天界,叫五净居天
宽子 13:43:55
也叫五不还天
宽子 13:44:20
这个天界,不证果的天人,看不见
宽子 13:45:07
所以天界,也有区分
宽子 13:45:19
就好比我们地球
宽子 13:45:27
有中国,有美国,有非洲
宽子 13:46:22
所以我们忆念天界,所以我们精进成就,去除三毒
宽子 13:46:53
到五不还天
宽子 13:47:28
那里都是三果圣人
宽子 13:48:10
所以我们不能没有福报
宽子 13:49:26
学佛,我们要懂,它不是迷信
宽子 13:51:39
长者白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说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我悉成就,我当修习念佛功德,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善哉!长者,能自记说,得阿那含。”
宽子 13:52:50
“断一切诸流,亦塞其流源,
 聚落相习近,牟尼不称叹。
 虚空于五欲,永以不还满,
 世间诤言讼,毕竟不复为。

“尊者摩诃迦旃延,此偈有何义?”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长者言:“眼流者,眼识起贪,依眼界贪欲流出,故名为流;耳、鼻、舌、身、意流者,谓意识起贪,依意界贪识流出,故名为流。”

长者复问尊者摩诃迦旃延:“云何名为不流?”

尊者迦旃延语长者言:“谓眼识、眼识所识色依生爱喜,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不流;耳、鼻、舌、身、意、意识、意识所识法依生贪欲,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不流。”
宽子 13:53:10
“断一切诸流,亦塞其流源,
宽子 13:53:29
“尊者摩诃迦旃延,此偈有何义?”
宽子 13:53:44
此偈,是什么意思?
宽子 13:54:16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长者言:
“眼流者,眼识起贪,
依眼界贪欲流出,故名为流;
耳、鼻、舌、身、意流者,谓意识起贪,依意界贪识流出,故名为流。”
宽子 13:54:31
“眼流者,眼识起贪,
依眼界贪欲流出,故名为流;
宽子 13:54:51
所以这里讲五欲功德
宽子 13:55:03
眼看见,起贪
宽子 13:55:18
从眼睛流出贪欲
宽子 13:55:46
“断一切诸流,亦塞其流源,
宽子 13:56:07
断了它,塞住其起源
宽子 13:56:27
眼睛看见了,别去贪
宽子 13:56:31
为何呢?
宽子 13:56:37
因为我念法
宽子 13:56:44
法说了什么?
宽子 13:57:14
法说,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死变异
宽子 13:57:24
所以我不贪
宽子 13:57:31
念念不忘法
宽子 13:57:55
所以我善解脱于贪
宽子 13:58:37
@一休 多看自己的贪嗔痴就好
宽子 13:58:44
自作证
宽子 13:59:03
佛陀只是讲解
宽子 13:59:16
唯有自己能自作证
宽子 13:59:30
因为三毒,只有自己懂
宽子 13:59:46
比方说,如何懂自己痴?
宽子 14:00:48
自己不具足解脱,不具足解脱知见,不能成就四无碍辩才
宽子 14:00:58
不能三明
宽子 14:01:11
三毒旺盛
宽子 14:01:25
这就是痴的表现
宽子 14:02:07
所以很多经文,都在讲同样的东西
宽子 14:02:47
所以无证者,一开口,就各种邪见
宽子 14:03:01
漏洞百出
宽子 14:04:08
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
何等为七。
一者自知罪过。
二者不说他过。
三者乐瞻病人。
四者乐施贫人。
五者获菩提心。
六者心不放逸。
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
宽子 14:04:29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聊到这
宽子 14:04:34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25 02:48 , Processed in 0.0318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