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6|回复: 0

2024.8.20号 深解密义经 第四卷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0

回帖

2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24-8-21 19: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8.20号  深解密义经 第四卷
宽子 05:06:14
你问吧

ゞ 水儿 oO࿐ 05:06:35
@宽子 还是深解密义经,第四卷

宽子 05:07:25
那是地波罗蜜多品

宽子 05:07:54
这个地,是说菩萨地的波罗蜜

宽子 05:08:43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

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复说佛地为第十一。

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宽子 05:09:42
我们就直接跳过这个菩萨地的讲解

宽子 05:10:03
十地菩萨,要讲太长了

宽子 05:11:30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

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

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

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

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


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


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

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

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碍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

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


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著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

宽子 05:12:40
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宽子 05:13:44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力无余智故,为净一切佛刹无障碍故,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为转大 轮无所畏故。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善观察分别勇猛力智、力无碍智、现前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


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宽子 05:14:05
这是我们那天学的欢喜地

宽子 05:15:05
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

宽子 05:15:32
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

宽子 05:15:43
所以这里只是简单的说

宽子 05:16:14
要真正了解,还是要看华严经的十地

宽子 05:16:21
我们看这里

宽子 05:16:30
我们要理解的,是六度

宽子 05:18:21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诸菩萨能破如是大愚痴罗网,能越如是大粗重稠林,现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地几种殊胜之所安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八种:

一者、增上意乐清净,

二者、心清净,

三者、悲清净,

四者、到彼岸清净,

五者、见佛供养承事清净,

六者、成熟有情清净,

七者、生清净,

八者、威德清净。

善男子,于初地中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后后诸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当知彼诸清净展转增胜,唯于佛地除生清净。又初地中所有功德,于上诸地平等皆有。当知自地功德殊胜,一切菩萨十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当知无上。”

宽子 05:21:27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到彼岸。”

宽子 05:21:39
我们从这里说吗?

宽子 05:21:54
要不然太长

宽子 05:22:08
要说好几天

宽子 05:22:53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

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

慧是增上慧学所摄,

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宽子 05:23:24
这里讲,戒,定,慧,精进

宽子 05:23:38
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宽子 05:23:53
所以戒,定,慧,离不开精进

宽子 05:24:27
这里讲静虑,就是禅定

宽子 05:24:46
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

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

慧是增上慧学所摄,

宽子 05:25:48
初三,是说开始的三个

ゞ 水儿 oO࿐ 05:25:49
老师,初三是布施,持戒,忍辱吗

宽子 05:25:55
是的

宽子 05:25:57
🌹

宽子 05:26:38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

几是福德资粮所摄?
几是智慧资粮所摄?”

宽子 05:26:53
我们那天说,福慧

宽子 05:27:18
菩萨问,几个是修福,几个是修慧

宽子 05:28:13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

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

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宽子 05:29:27
戒是福,慧是智慧,

精进,静虑用于一切

宽子 05:30:04
所以精进很重要

宽子 05:30:54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由五种相应当修学:

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1:14
静虑,是定

宽子 05:31:46
戒是为了安稳,慧也需要安稳

宽子 05:32:08
所以静虑禅定,遍布一切

宽子 05:32:41
所以我时常说,不失控

宽子 05:33:36
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5:32
从六度中,去勇猛精进,得到正见

宽子 05:36:18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宽子 05:36:32
从佛经里,闻思修

宽子 05:36:45
十法行

宽子 05:37:08
十法行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

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

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

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

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

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

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

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

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

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宽子 05:37:44
这是对佛经的态度

宽子 05:38:27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9:20
所以菩萨都要学习很多,前后必须相应

宽子 05:39:47
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

宽子 05:40:00
这就是你时常在群里做的

ゞ 水儿 oO࿐ 05:40:16
@宽子 🙏🙏🙏感恩老师鼓励

宽子 05:40:25
大家在群里念功课,也是很赞叹

宽子 05:41:12
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

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

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

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

宽子 05:42:36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ゞ 水儿 oO࿐ 05:43:22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这也说的六度

宽子 05:44:30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二因缘故:

一者、饶益诸有情故,

二者、对治诸烦恼故。


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

前三饶益诸有情者,

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

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

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

后三对治诸烦恼者,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5:45:05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ゞ 水儿 oO࿐ 是的

宽子 05:45:21
菩萨问,为何有这个六数

宽子 05:45:56
佛陀说,有两种原因

宽子 05:46:01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二因缘故:

一者、饶益诸有情故,

二者、对治诸烦恼故。

宽子 05:46:19
自利而能利他

宽子 05:46:54
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

宽子 05:47:21
布施,持戒,忍辱,是利他

宽子 05:47:51
精进,禅定,般若,是利己

宽子 05:48:32
饶益有情,其实不只是说利他

宽子 05:50:21
布施,是舍弃自己的攀取

持戒,是舍弃自己的贪嗔

忍辱,是舍弃自己的无明

宽子 05:51:05
饶益有情,自己也是有情

宽子 05:51:12
这是我们也要相应的

ゞ 水儿 oO࿐ 05:51:24
@宽子 老师布施资具饶益众生,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财物,知识,友好而饶益众生。持戒是无恼害众生而饶益众生,正如慈庄严故不起恼害。忍辱是不计较心宽容饶益众生。我这样理解的。

宽子 05:51:41
是的

宽子 05:52:36
所以我们去利益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的行为

宽子 05:53:22
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

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

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

宽子 05:54:24
后面三个,是精进,禅定,般若

宽子 05:54:30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5:54:54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5:55:06
精进故,而能滴水穿石

宽子 05:55:09
坚持不懈

ゞ 水儿 oO࿐ 05:55:48
老师,永害随眠啥意思

宽子 05:56:03
石虽今未穿,但可见贯穿之日

宽子 05:56:36
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宽子 06:00:12
就是石头虽然现在还未穿,但是也不会永远坚固,滴水不穿

宽子 06:01:09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1:20
烦恼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宽子 06:01:39
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2:08
不能动摇正见的精进

宽子 06:03:14
善品,增加前行

宽子 06:03:58
坚持不懈前进,这个很重要

宽子 06:04:08
坚持

宽子 06:04:34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6:05:56
这里我前面理解不对了

宽子 06:06:39
这里永害随眠,是说熄灭诸恶

宽子 06:07:27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8:09
这里应该是说,虽然未断一切烦恼,也还未降服一切诸恶

宽子 06:08:25
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宽子 06:08:34
所以我撤回前面的

宽子 06:09:15
因为我们后面看见了这句
宽子 05:06:14
你问吧

ゞ 水儿 oO࿐ 05:06:35
@宽子 还是深解密义经,第四卷

宽子 05:07:25
那是地波罗蜜多品

宽子 05:07:54
这个地,是说菩萨地的波罗蜜

宽子 05:08:43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

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复说佛地为第十一。

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宽子 05:09:42
我们就直接跳过这个菩萨地的讲解

宽子 05:10:03
十地菩萨,要讲太长了

宽子 05:11:30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

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

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

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

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


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


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

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

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碍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

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


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著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

宽子 05:12:40
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宽子 05:13:44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力无余智故,为净一切佛刹无障碍故,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为转大 轮无所畏故。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善观察分别勇猛力智、力无碍智、现前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


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宽子 05:14:05
这是我们那天学的欢喜地

宽子 05:15:05
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

宽子 05:15:32
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

宽子 05:15:43
所以这里只是简单的说

宽子 05:16:14
要真正了解,还是要看华严经的十地

宽子 05:16:21
我们看这里

宽子 05:16:30
我们要理解的,是六度

宽子 05:18:21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诸菩萨能破如是大愚痴罗网,能越如是大粗重稠林,现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地几种殊胜之所安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八种:

一者、增上意乐清净,

二者、心清净,

三者、悲清净,

四者、到彼岸清净,

五者、见佛供养承事清净,

六者、成熟有情清净,

七者、生清净,

八者、威德清净。

善男子,于初地中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后后诸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当知彼诸清净展转增胜,唯于佛地除生清净。又初地中所有功德,于上诸地平等皆有。当知自地功德殊胜,一切菩萨十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当知无上。”

宽子 05:21:27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到彼岸。”

宽子 05:21:39
我们从这里说吗?

宽子 05:21:54
要不然太长

宽子 05:22:08
要说好几天

宽子 05:22:53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

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

慧是增上慧学所摄,

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宽子 05:23:24
这里讲,戒,定,慧,精进

宽子 05:23:38
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宽子 05:23:53
所以戒,定,慧,离不开精进

宽子 05:24:27
这里讲静虑,就是禅定

宽子 05:24:46
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

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

慧是增上慧学所摄,

宽子 05:25:48
初三,是说开始的三个

ゞ 水儿 oO࿐ 05:25:49
老师,初三是布施,持戒,忍辱吗

宽子 05:25:55
是的

宽子 05:25:57
🌹

宽子 05:26:38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

几是福德资粮所摄?
几是智慧资粮所摄?”

宽子 05:26:53
我们那天说,福慧

宽子 05:27:18
菩萨问,几个是修福,几个是修慧

宽子 05:28:13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

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

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宽子 05:29:27
戒是福,慧是智慧,

精进,静虑用于一切

宽子 05:30:04
所以精进很重要

宽子 05:30:54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

由五种相应当修学:

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1:14
静虑,是定

宽子 05:31:46
戒是为了安稳,慧也需要安稳

宽子 05:32:08
所以静虑禅定,遍布一切

宽子 05:32:41
所以我时常说,不失控

宽子 05:33:36
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5:32
从六度中,去勇猛精进,得到正见

宽子 05:36:18
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宽子 05:36:32
从佛经里,闻思修

宽子 05:36:45
十法行

宽子 05:37:08
十法行

(名数)对于经典十种之行法:

一、书写,于佛所说之经律论文,书写流通而不使断也。

二、供养,于佛之经典所在处,如佛之塔庙供养之也。

三、施他,以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

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

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

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

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

九、思惟,于如来所说之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而不忘也。

十、修习,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而成道果也。出辩中边论下。

宽子 05:37:44
这是对佛经的态度

宽子 05:38:27
三者、随护菩提之心,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

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宽子 05:39:20
所以菩萨都要学习很多,前后必须相应

宽子 05:39:47
八、讽诵,于如来所说之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使人乐闻也。

宽子 05:40:00
这就是你时常在群里做的

ゞ 水儿 oO࿐ 05:40:16
@宽子 🙏🙏🙏感恩老师鼓励

宽子 05:40:25
大家在群里念功课,也是很赞叹

宽子 05:41:12
四、谛听,闻他人读诵经典而解说之,深生爱乐,一心谛听也。

五、披读,于诸佛所说之经典常披阅看读而不释手也。

六、受持,于诸佛所说之教法从佛禀受,持而勿失也。

七、开演,于如来所说之教法常开示演说,使人信解也。

宽子 05:42:36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ゞ 水儿 oO࿐ 05:43:22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这也说的六度

宽子 05:44:30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二因缘故:

一者、饶益诸有情故,

二者、对治诸烦恼故。


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

前三饶益诸有情者,

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

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

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

后三对治诸烦恼者,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5:45:05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ゞ 水儿 oO࿐ 是的

宽子 05:45:21
菩萨问,为何有这个六数

宽子 05:45:56
佛陀说,有两种原因

宽子 05:46:01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二因缘故:

一者、饶益诸有情故,

二者、对治诸烦恼故。

宽子 05:46:19
自利而能利他

宽子 05:46:54
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

宽子 05:47:21
布施,持戒,忍辱,是利他

宽子 05:47:51
精进,禅定,般若,是利己

宽子 05:48:32
饶益有情,其实不只是说利他

宽子 05:50:21
布施,是舍弃自己的攀取

持戒,是舍弃自己的贪嗔

忍辱,是舍弃自己的无明

宽子 05:51:05
饶益有情,自己也是有情

宽子 05:51:12
这是我们也要相应的

ゞ 水儿 oO࿐ 05:51:24
@宽子 老师布施资具饶益众生,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财物,知识,友好而饶益众生。持戒是无恼害众生而饶益众生,正如慈庄严故不起恼害。忍辱是不计较心宽容饶益众生。我这样理解的。

宽子 05:51:41
是的

宽子 05:52:36
所以我们去利益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的行为

宽子 05:53:22
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

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

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

宽子 05:54:24
后面三个,是精进,禅定,般若

宽子 05:54:30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5:54:54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5:55:06
精进故,而能滴水穿石

宽子 05:55:09
坚持不懈

ゞ 水儿 oO࿐ 05:55:48
老师,永害随眠啥意思

宽子 05:56:03
石虽今未穿,但可见贯穿之日

宽子 05:56:36
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宽子 06:00:12
就是石头虽然现在还未穿,但是也不会永远坚固,滴水不穿

宽子 06:01:09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1:20
烦恼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宽子 06:01:39
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2:08
不能动摇正见的精进

宽子 06:03:14
善品,增加前行

宽子 06:03:58
坚持不懈前进,这个很重要

宽子 06:04:08
坚持

宽子 06:04:34
由静虑故永伏烦恼;

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宽子 06:05:56
这里我前面理解不对了

宽子 06:06:39
这里永害随眠,是说熄灭诸恶

宽子 06:07:27
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

宽子 06:08:09
这里应该是说,虽然未断一切烦恼,也还未降服一切诸恶

宽子 06:08:25
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

宽子 06:08:34
所以我撤回前面的

宽子 06:09:15
因为我们后面看见了这句
宽子 13:20:28
大家今天有交流的吗?

三可 13:20:37
老师,我有问题要问一下您🙏🙏🙏[emoji][emoji][emoji]

宽子 13:20:46
好的

三可 13:20:53
老师,释迦牟尼和佛有什么区别,释迦牟尼佛和后期佛经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老师这几天这个问题还是让我很困惑,请老师讲讲🙏🙏🙏[emoji][emoji][emoji]

宽子 13:21:54
释迦牟尼和佛的区别,就好比三可和三可佛的区别

宽子 13:22:20
成就了,才能叫佛

宽子 13:22:52
这个佛的头衔,才能加上

宽子 13:23:19
就好比我如果没有完成学业,我不能叫宽子医生,宽子教授

宽子 13:24:10
三可师兄是想问,佛陀和后期佛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宽子 13:24:39
我们时常会怀疑,后期佛经的可信度

宽子 13:24:58
毕竟两千五百多年了

宽子 13:25:41
但是我们的重点,是学佛经的了义

宽子 13:26:00
符合解脱知见之处

宽子 13:26:23
所以这就是善知识的重要

宽子 13:27:38
能圆满的将你引导向解脱之处

三可 13:27:55
老师因为您说过四谛可以说法无碍,那么四谛这些基础去看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不了解四谛这些,那么后期这些佛经该怎么看🙏🙏🙏[emoji][emoji][emoji]

宽子 13:28:34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三可 所以我时常说,不学四谛,就不算是佛弟子入门

宽子 13:29:19
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正

宽子 13:29:27
这是什么意思?

宽子 13:30:04
因为正人,智者,讲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事件

宽子 13:30:30
就好比我去过北京

宽子 13:30:43
这本书误导了大家,讲了很多

宽子 13:30:56
去北京根本不需要那样

宽子 13:31:36
我因为去过北京,我就不会盲目的跟随书本,给你讲怎样去北京

宽子 13:32:04
因为我去过,这是我的经验

宽子 13:32:14
不是书本能左右的

清风 13:32:28
老师,想问一个问题🙏

宽子 13:32:34
但是书本上说的对的,我也会根据来说

宽子 13:32:43
好的

宽子 13:33:37
所以智者能善分别而方便

清风 13:33:41
老师,感觉观照是很好的修行方式🙏

宽子 13:34:21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清风 你看昨天才说,精进遍及一切

宽子 13:34:34
只要自己坚持努力,都会有收获

宽子 13:35:04
精进就是因缘

宽子 13:35:11
这是我们时常说的

宽子 13:35:45
所以我们懂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很多人缺少精进

宽子 13:35:49
不能坚持

宽子 13:36:07
不懂如何用力

宽子 13:37:04
我们如果没有经验,就会跟随书本盲目去学,因为没有经验

宽子 13:37:38
所以我们讲,最简单的五戒十善,八正道,是一目了然的

宽子 13:37:54
因为我们自己的三毒,不会偏歪的走开

宽子 13:38:13
所以对治法,是一定的

宽子 13:38:38
那怕隔开了两万年,这都是方法

宽子 13:39:18
多闻,最大的正确,是能用上

宽子 13:39:51
我们讲最简单的识本心

宽子 13:40:01
先说这个

宽子 13:40:16
不需要需求自性

宽子 13:40:57
先用正见,去认识自己的心,三毒为患

清风 13:41:27
识本心,学法更快

宽子 13:41:40
@<$B>禅如<$B> 丸子你发太长了

宽子 13:41:59
学习十二因缘,就是识本心

ゞ 水儿 oO࿐ 13:42:16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早上讲的🙏🙏🙏

宽子 13:42:19
是的,但是也不能太长发群里

宽子 13:42:49
不识自己的无明轮回,何来识本心

宽子 13:43:19
我们每天学的,都是有益的,不会学法无益

宽子 13:43:30
那怕你不能直见本心

宽子 13:43:43
何况你也不能直见

宽子 13:43:56
因为智慧和基础不足

宽子 13:45:18
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

宽子 13:46:18
所以自己不能布施,持戒,忍辱,没有此福

宽子 13:46:39
后面的直见就不能堪能

宽子 13:46:56
于修无间无有堪能

宽子 13:47:19
不能持续安稳

宽子 13:48:00
看经时候说,不生气,经书一盖上,起来做饭了,和家人吵架

宽子 13:48:23
无有堪能

宽子 13:48:58
这是两千五百年前,后,也会发生的

<$B>禅如<$B> 13:50:48
@阳光——素食推广 撤掉我总结两段

宽子 13:50:54
阳光会弄成资料的

宽子 13:51:24
所以我们不会纠结说,经文的真伪

宽子 13:51:48
现在的经文,到底正不正

宽子 13:52:00
因为自己能自证

宽子 13:53:00
还有问题吗?

宽子 13:53:59
所以我们不需要纠结说,这经文说是龙宫出,不知真假

宽子 13:54:49
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无明是真,内省三毒,安稳定慧,福慧

宽子 13:55:13
经文的真伪,已经是无碍了

宽子 13:56:00
因为看到的,都是正见,所以别人拿假的,你都能说真义

<$B>禅如<$B> 13:56:08
老师我刚才总结,忘记今天讲课时间了,才发现我总结是昨天讲的课🙏🙏🙏

宽子 13:56:36
你们的早上讲的

<$B>禅如<$B> 13:56:52
哦哦我才看到🙏🙏🙏

ゞ 水儿 oO࿐ 13:57:36
@宽子 /捂脸/捂脸/捂脸老师,还有时间吗,继续[emoji][emoji][emoji]

宽子 13:57:45
好,那我们继续聊聊

宽子 13:58:32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

能为后后引发依故,

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

便能受持清净禁戒,

为护禁戒便修忍辱,

修忍辱已能发精进,

发精进已能办静虑,

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宽子 13:59:03
佛陀讲,六度有次第

宽子 13:59:35
能有一个依一个,产生后续

宽子 14:00:00
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

便能受持清净禁戒,

宽子 14:00:20
这里讲的布施,是说身心能舍

宽子 14:00:29
所以讲出家

宽子 14:00:44
出家,是能舍世间

宽子 14:01:00
身无分文

宽子 14:01:06
身无一物

宽子 14:01:18
所以出家后,能持戒

宽子 14:01:37
因为能正观无常

宽子 14:01:42
不需要

宽子 14:02:19
不需要,你占我便宜,我能生正法忍

宽子 14:02:30
笑嘻嘻的给你

宽子 14:02:43
所以生忍辱

宽子 14:03:31
所以舍,堪忍,是和正观无常有关系,也是持戒

宽子 14:04:01
我解脱了,身体都给你也无所谓

宽子 14:04:15
谁还要身体呢

宽子 14:04:20
又不是傻子
宽子 14:04:42
所以遗教经有说

宽子 14:05:02
谁知道哪段?

宽子 14:06:24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

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宽子 14:07:06
所以我们要学解脱知见,要有这些觉悟

麻辣小麻雀㊫ 14:07:10
药师经里说,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于财务/崇拜

宽子 14:07:45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麻辣小麻雀㊫ 是的,但是我们还不堪能

宽子 14:08:47
所以我们要先学好自己的四谛基础,能觉察自己的生活

宽子 14:09:00
觉察,观察

宽子 14:09:08
养成习惯

宽子 14:09:21
时时带着八正道

宽子 14:10:41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各有三种。施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精进三种者:一者、被甲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宽子 14:11:39
我们都特别喜欢亲近,观自在菩萨,因为感受到智慧的摄力

宽子 14:12:05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

宽子 14:12:55
这里菩萨又让佛陀说说,六度有几种品类差别

宽子 14:13:53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各有三种。

施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

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

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

精进三种者:一者、被甲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


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


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宽子 14:14:51
布施三种,大家都时常说

宽子 14:15:06
法施,财施,无畏施

宽子 14:15:21
什么是无畏施

宽子 14:16:00
让众生无有畏惧的布施

宽子 14:16:19
比方你害怕,我让你安心

宽子 14:16:47
你烦恼,我让你解脱烦恼,无有恐惧

宽子 14:17:21
让众生对生老病死,无所畏惧,对轮回无所畏惧

宽子 14:17:29
这叫无畏施

宽子 14:18:02
所以无畏施,是智者才能做到

宽子 14:18:41
我们也可以让人安心,比方说,很有安全感

宽子 14:18:57
但是这也是世间的安全感而已

宽子 14:19:33
他不是对于生老病死,无所畏惧的自在无惧

宽子 14:19:49
远离颠倒梦想

宽子 14:20:13
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

宽子 14:20:23
戒的三种

宽子 14:21:40
我们这个,用四正勤来看,比较容易懂:

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起

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宽子 14:22:18
戒三种者:

一者、转舍不善戒,

二者、转生善戒,

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

宽子 14:23:09
转舍不善,这就是

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起


宽子 14:23:55
转生善戒,

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其增长

宽子 14:24:48
转生饶益有情戒。

成就自己的慈悲喜舍

宽子 14:25:28
所以我们学三十七道品,学会四正勤,持戒

宽子 14:26:19
忍三种者:

一者、耐怨害忍,

二者、安受苦忍,

三者、谛察法忍。

宽子 14:26:59
这个,我们又可以用四行观来看看

宽子 14:27:44
云何名报冤行?

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

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

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14:28:00
一者、耐怨害忍,

宽子 14:28:16
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

宽子 14:28:27
甘心忍受,都无冤诉。

宽子 14:28:59
二者、安受苦忍,

宽子 14:29:04
这都包括了

宽子 14:29:28
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14:29:36
这里是说什么?

宽子 14:29:46
三者、谛察法忍。

宽子 14:29:59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

宽子 14:31:22
从义理而生智慧,所以能从苦害中,体会而生智慧,心善解脱

宽子 14:31:45
体冤进道

宽子 14:32:15
谛察而生智慧,依法而生忍慧。

宽子 14:32:36
谛察法忍。

宽子 14:33:26
精进三种者:

一者、被甲精进,

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

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

宽子 14:34:11
一者、被甲精进,

宽子 14:34:49
我们披什么甲

宽子 14:35:21
被甲,就是披甲

宽子 14:35:47
布施,持戒,忍辱,这是甲

宽子 14:36:02
八正道是甲

宽子 14:37:20
这就是我们的盔甲

宽子 14:37:58
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

宽子 14:38:18
我们现在学习正见,就是转生善法

宽子 14:39:07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ゞ 水儿 oO࿐ 甲,是外在的加披

宽子 14:39:21
就是我们精进所得

宽子 14:40:23
所以我们要精进的学习正见,才能转生善法

宽子 14:40:37
努力行十善业

宽子 14:40:50
转生善法

宽子 14:41:21
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

宽子 14:44:28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

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

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

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

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

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

种种衣服。种种饮食。

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

有色无色。有想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


种种承事,种种供养。

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闇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宽子 14:45:43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宽子 14:46:27
这个就很好的讲解,饶益有情加行精进。

宽子 14:47:01
普贤菩萨行愿品

宽子 14:47:40
也是我们时常学的慈经

宽子 14:48:06
所以我们要精进于慈行

宽子 14:48:50
我们学习 都能扩展很多经文,涉及很多经文

宽子 14:49:19
为何呢?因为各个详细的扩展,观察,就会成为延续

宽子 14:49:35
延续,就会有八万四千法门

宽子 14:49:57
所以学习经文,不能狭隘的不去观察别的经文

宽子 14:50:13
依而到达圆满

宽子 14:50:28
圆满其义

宽子 14:51:36
静虑三种者:

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

二者引发功德静虑,

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

宽子 14:52:24
一者、

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

宽子 14:52:45
什么是无分别寂静?

宽子 14:52:55
学禅定的人

阳光——素食推广 14:52:56
平等无二

宽子 14:53:02
来说说

阳光——素食推广 14:53:49
安住一境

宽子 14:54:22
是的,制心一处,它不是分别性

宽子 14:55:08
分别,是攀缘

宽子 14:55:31
但是我们说止观

宽子 14:55:36
观是分别

宽子 14:55:47
为何这里又说无分别寂静

宽子 14:56:43
定而不染

宽子 14:56:51
所以无分别

宽子 14:57:38
极寂静是什么?

宽子 14:58:08
四禅以上,叫极寂静

阳光——素食推广 14:58:46
啊一者就到四禅了

宽子 14:59:39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阳光——素食推广 各种次第,都包含

宽子 14:59:49
不是说一,就是初级

宽子 15:00:19
二者引发功德静虑,

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

宽子 15:00:45
定,而有德行
宽子 15:00:56
可饶益众生

宽子 15:01:06
是讲什么?

宽子 15:01:34
讲定,而能慈悲喜舍

宽子 15:02:08
别人拿你的好处,不淡定了

宽子 15:02:44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宽子 15:03:00
这是定,而生功德

宽子 15:03:27
能饶益众生

宽子 15:04:10
心平何须持戒,心定何须持戒

宽子 15:04:27
因为定就是戒

宽子 15:05:00
定而能不作恶

宽子 15:05:17
不定,你就攀缘作恶

宽子 15:05:30
不定你就恶口

宽子 15:05:38
不定你就行恶

宽子 15:05:44
不定你就恶心

宽子 15:06:29
自己不定,如何饶益别人?

宽子 15:07:28
慧三种者:

一者、缘世俗谛慧,

二者、缘胜义谛慧,

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宽子 15:08:09
世俗谛,胜义谛,四谛都包含

宽子 15:08:42
知苦知集,这是知世俗谛

宽子 15:08:54
知灭知道,这是胜义谛

宽子 15:11:11
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宽子 15:11:47
这个很容易看明白

宽子 15:12:28
我要先忙一会,你们可以自己讨论一下

宽子 15:13:28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著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无染著者,谓不染著波罗蜜多诸相违事。无顾恋者,谓于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无罪过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染法,离非方便行。无分别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不如言词执著自相。正回向者,谓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提果。”

宽子 15:13:3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19 11:18 , Processed in 0.0249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