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回复: 0

2024.8.19号 深解密义经 第三卷 瑜伽品第六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0

回帖

2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24-8-21 1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8.18号  深解密义经  第三卷  瑜伽品第六  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
宽子 13:15:53
大家有要讨论的吗?

宽子 13:16:32
没有,我们就继续看共修经文了

ゞ 水儿 oO࿐ 13:16:41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十六行,不就是修行次第吗

ゞ 水儿 oO࿐ 13:17:03
也叫十六行观

宽子 13:17:40
十六行 是四谛的扩展

宽子 13:18:22
论坛里有以前发过的

ゞ 水儿 oO࿐ 13:19:18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云何善知心住?谓如实知了别真如。

宽子 13:20:57

北传《集异门论》

苦谛四相:非常(anitya)、苦(duḥkha)、空(śūnyatā)、非我(anātmaka);

集谛四相:因(hetu)、集(samudaya)、生(prabhava)、缘(pratyaya);

灭谛四相:灭(nirodha)、静(śānta)、妙(praṇīta)、离(niḥsaraṇa);

道谛四相:道(mārga)、如(nyāya)、行(pratipad)、出(nairyāṇika)。



宽子 13:22:09
南传《小部·无碍解道》

苦谛四相:逼迫(pīḷana)、有为(saṅkhata)、热恼(santāpa)、变易(vipariṇāma);

集谛四相:堆积(āyūhana)、因缘(nidāna)、结缚(saṃyoga)、障碍(palibodha);

灭谛四相:出离(nissaraṇa)、远离([pa]viveka)、无为(asaṅkhata)、不死(amata);

道谛四相:出(niyyāna)、因(hetu)、见(dassana)、增上(ādhipateyya)。

ゞ 水儿 oO࿐ 13:22:32
北传《集异门论》:
苦谛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集谛四相:因、集、缘、生;
灭谛四相:灭、静、妙、离;
道谛四相:道、如、行、出。


南传《小部·无碍解道》:
苦谛四相:有害、有为、烦热、变坏;
集谛四相:存续、因缘、合、障碍;
灭谛四相:出离、远离、无为、不死;
道谛四相:出、因、见、增上。

宽子 13:23:22
这个和四谛十六行不一样

ゞ 水儿 oO࿐ 13:24:26
@宽子 老师,我发的那段也很好,我理解的是修行次第,识的变异

宽子 13:26:05
@ゞ 水儿 oO࿐ 你是看到第七卷吗?

ゞ 水儿 oO࿐ 13:26:21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还第三卷今天才读完

宽子 13:27:05
那天你问第六卷

宽子 13:27:15
今天又回去第三卷了

宽子 13:28:02
那是我看错了

ゞ 水儿 oO࿐ 13:28:02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第三卷,瑜伽品第六🙏🙏🙏

宽子 13:28:06
是第六品

宽子 13:29:50
你要那样发

宽子 13:30:13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修行引发菩萨广大威德?”

“善男子,若诸菩萨善知六处,便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一者、善知心生,二者、善知心住,三者、善知心出,四者、善知心增,五者、善知心减,六者、善知方便。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云何善知心住?谓如实知了别真如。云何善知心出?谓如实知出二种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此能善知,应令其心从如是出。云何善知心增?谓如实知能治相缚、粗重缚心,彼增长时、彼积集时,亦得增长、亦得积集,名善知增。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粗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此亦衰退、此亦损减,名善知减。云何善知方便?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善男子,如是菩萨于诸菩萨广大威德,或已引发,或当引发,或现引发。”

宽子 13:30:50
因为你光说十六行,别人会理解错

宽子 13:31:37
“善男子,若诸菩萨善知六处,便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

一者、善知心生,

二者、善知心住,

三者、善知心出,

四者、善知心增,

五者、善知心减,

六者、善知方便。

云何善知心生?

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

宽子 13:32:17
这是菩萨善知六处的第一个

宽子 13:32:33
善知心生

宽子 13:32:56
善知心生,又分十六行

宽子 13:33:17
这样我们才不会误会你说四谛

ゞ 水儿 oO࿐ 13:33:41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我要懂就说了[emoji]

宽子 13:33:42
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

宽子 13:35:44
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

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

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

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

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

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

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

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

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

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

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

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

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

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

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

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

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云何善知心住?

谓如实知了别真如。

云何善知心出?

谓如实知出二种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此能善知,应令其心从如是出。

云何善知心增?

谓如实知能治相缚、粗重缚心,彼增长时、彼积集时,亦得增长、亦得积集,名善知增。

云何善知心减?

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粗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此亦衰退、此亦损减,名善知减。

云何善知方便?

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

善男子,如是菩萨于诸菩萨广大威德,或已引发,或当引发,或现引发。”

ゞ 水儿 oO࿐ 13:37:16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就是心生十六行中各种识生,非常重要

宽子 13:37:30
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

宽子 13:38:07
这个阿陀那识,有人说是第七识,有人说第八识

宽子 13:38:41
这个直接翻译,是叫取识

宽子 13:39:00
adana

宽子 13:39:32
自体所取所依

宽子 13:40:06
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

宽子 13:40:25
这是什么意思?

宽子 13:40:38
不可觉知,就是无明

宽子 13:41:15
我们就拿它比喻第八识

宽子 13:41:44
它就是取而反映,无明坚住

宽子 13:42:12
如果拿它比喻第七识,那它就是执取

宽子 13:42:51
所以我们要善知心生

宽子 13:43:41
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

宽子 13:43:47
这个就有说

宽子 13:44:51
种种行相所缘识生,

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

宽子 13:45:44
这就是毗钵舍那,善于观察心生,评估而用上正见

宽子 13:46:33
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

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

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

见多佛土、

见多如来分别意识;

宽子 13:47:01
这个,我用一段经文,给大家容易理解

宽子 13:49:00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着,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宽子 13:49:31
这只是大念处经的其中一段

宽子 13:50:02
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又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宽子 13:51:09
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

见多佛土

宽子 13:51:39
从善知,而达到心定不染

宽子 13:52:06
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着,

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

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子一(南无释迦佛)不闲聊💧 13:52:38
学习这些,对我们现阶段的大多数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吗?

宽子 13:53:41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子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学习佛经,都是好的,也有人达到这个水平,别人就有用处

宽子 13:53:52
别人问,我们交流就好

宽子 13:54:19
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与讲解

子一(南无释迦佛)不闲聊💧 13:55:08
还自以为容,自己学的很高🙏

宽子 13:55:10
是的,别人问我们自己也是学习

宽子 13:55:40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子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是自己的起心,懂惭愧就好

宽子 13:56:05
@子一(南无释迦佛)不闲聊💧 以后不要说如此言论了

子一(南无释迦佛)不闲聊💧 13:56:08
初地都没有达到,学习八地,除了满足了虚荣心,还有什么意义吗?

宽子 13:56:40
我们继续

宽子 13:57:29
任何经文,都涉及各方面

宽子 13:57:45
包括基础的延伸

宽子 13:58:43
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

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

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

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

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

宽子 13:59:13
这也是修行的次第

宽子 13:59:18
菩萨都要懂

宽子 13:59:49
这里的小相,大相,是什么意思?

宽子 14:00:19
小相,是欲界

宽子 14:00:29
欲界代表什么?

宽子 14:01:22
欲界,是沉迷于欲乐

宽子 14:01:35
就好比我们沉迷世间

宽子 14:02:11
无明多为小,少智

宽子 14:02:32
小相,就是小智,少智

宽子 14:03:14
我们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宽子 14:03:21
界是什么意思?

宽子 14:03:40
十八界这些

宽子 14:03:52
界是如何产生?

宽子 14:04:31
界,是由内界产生外界的种种

宽子 14:04:44
什么是内界?

宽子 14:05:07
比方说,十八界

宽子 14:05:24
十八界,不离你的心识所造

宽子 14:05:35
这就是你的内界

宽子 14:06:18
我们说,我们有贪界,嗔界,痴界

宽子 14:06:34
贪界,造成很多

宽子 14:07:15
比方说,监狱,警察,医院,救火局

宽子 14:07:44
所以我们想想,是不是我们心内界所造?

宽子 14:08:16
我们不贪心,何来建监狱,警察局?

宽子 14:08:32
所以六道的形成,也是一样

宽子 14:08:56
三界唯心造

宽子 14:09:33
@善念 你发心经,是要表达什么吗?

宽子 14:10:37
大相生色界

宽子 14:11:08
大相,有大智了,大智是什么?

善念 14:11:38
手机拿手上不小心碰到了什么

宽子 14:11:47
@善念 没事

宽子 14:12:16
大智,是有点定慧了

宽子 14:12:34
可以从善五戒十善
宽子 14:12:52
可以善良,能念天

宽子 14:13:30
比方说,可以行八正道,来减轻三毒

ゞ 水儿 oO࿐ 14:13:37
@宽子 老师老师老师[emoji]小相智慧小因为看的表相,大相有点智慧可以看本质

宽子 14:13:45
可以向初果

宽子 14:14:33
我们要看善知心生

宽子 14:14:53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ゞ 水儿 oO࿐ 能趣向,就很好了

宽子 14:15:45
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

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

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

宽子 14:16:36
这里,已经超过四禅所行,四禅,是四定

宽子 14:16:45
包含在八定里面

宽子 14:17:08
这个空识无边处系识,已经是第五定

清风 14:17:44
老师,什么是空识无边处系识?

宽子 14:18:24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

宽子 14:18:31
这是第五第六

宽子 14:18:43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是第六

宽子 14:20:07
这个我们不只是用在禅定上

宽子 14:20:23
就好比我们说,照见五蕴皆空

宽子 14:21:06
八背舍里面说 ,虚空处背舍

宽子 14:21:32
我们正观无常,也是一种背舍

宽子 14:22:09
这就是一种比较安定的心性

宽子 14:22:33
所以七觉支里面有舍觉支

宽子 14:22:56
浅白一点的 就是放下

宽子 14:23:31
空无边,识无边,不染为无边

宽子 14:24:06
所以入定的时候,就更寂静清净

ゞ 水儿 oO࿐ 14:24:08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这也是观缘起法,所缘生识吗

宽子 14:24:33
是的,因为生智慧

宽子 14:24:47
所以识,它不只是无明

宽子 14:25:01
也渐渐可以有智

宽子 14:25:54
就好比我们说,我练习多了,越来越稳了

宽子 14:26:15
心识,也需要练习

宽子 14:26:56
就好比我们没练习过,我们说,射中红心谁不会,有手就能射箭

宽子 14:27:15
都能射中

宽子 14:27:21
但是事实上呢?

宽子 14:27:42
不能比别人能射中的

宽子 14:28:12
心的安稳也一样

宽子 14:28:20
不练习,也不能稳

宽子 14:29:31
我们看这里讲,无量相,细微相,边际相

宽子 14:29:43
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

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

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

宽子 14:30:29
无量相,为何还不如微细相呢?

清风 14:31:04
微细相更难觉察

宽子 14:32:01
是的,不善于觉知

宽子 14:32:23
所以菩萨要善知生心

ゞ 水儿 oO࿐ 14:32:42
心越静越细微🙏🙏🙏

宽子 14:33:21
我们群里每个人的固执,无明,都是不善于内省觉知

ゞ 水儿 oO࿐ 14:33:52
@清 师兄麻烦等会发,谢谢

宽子 14:34:13
先禁言再撤回,就不会反复

宽子 14:34:25
这也是善思惟

宽子 14:35:01
所以我们不善知生心

宽子 14:35:17
所以烦恼就会反复出现

宽子 14:35:44
达不到清净的目的

宽子 14:36:05
固执,无明一直出现

宽子 14:36:13
删除了,又出现

宽子 14:37:00
所以我们给有些师兄讲了他的习气,他入不了自心

宽子 14:37:52
所以一直说,别人害他,嫉妒他,不顺眼他,等等的无明自作

宽子 14:38:08
我们是无可奈何的

宽子 14:38:30
所以自己要修一颗安稳的心

宽子 14:38:59
自己的摄心收敛,才会产生智慧

宽子 14:39:52
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

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

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

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

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

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

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

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

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宽子 14:40:26
无相识,那就是灭尽定了

宽子 14:40:56
出世识及缘灭识

宽子 14:41:23
什么是缘灭?

宽子 14:41:39
缘灭 是销毁吗?

宽子 14:42:15
不生不灭,为缘灭

宽子 14:42:36
不生心,不染心

宽子 14:43:13
善分别心生

宽子 14:43:28
善知

宽子 14:43:51
知前因后果,叫明

宽子 14:44:21
有人说我明心了

宽子 14:44:32
但是不知前因,不知后果

宽子 14:44:40
所以他不能生辩才

宽子 14:45:05
讲明心,是无有是处

宽子 14:46:37
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

宽子 14:47:12
苦,人间八苦,三恶道苦

宽子 14:47:22
所以苦也是有层次

宽子 14:47:40
越无明越苦

宽子 14:47:58
所以我们说 修初果,不堕三恶

宽子 14:48:25
所以我们行八正道,得正见正思惟

宽子 14:48:33
学善知心生

宽子 14:49:09
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

宽子 14:49:24
这里讲杂受,是什么意思?

宽子 14:51:12
就好比我们现在得了正见,八正道,又纠缠于世间的爱恋习气,身见懂而又未能断

宽子 14:51:34
不上不下

宽子 14:52:21
所以我们要懂世间的欲起缘

宽子 14:52:46
所以四双八辈有说 ,向

宽子 14:53:02
向初果,才能证初果

宽子 14:53:29
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

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

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

宽子 14:54:01
四禅,只是帮助我们,从世间解脱出来

宽子 14:54:19
初禅不是初果

宽子 14:54:24
这个我们要懂

明成 14:54:42
初果:断身见,折法,禁戒取见

ゞ 水儿 oO࿐ 14:55:11
初禅还有身见的

宽子 14:55:27
身见,戒禁取,疑

宽子 14:55:48
但是初禅不是不能生初果

宽子 14:56:08
只要符合行持八正道

宽子 14:57:17
八正道,任何人都需要

宽子 14:57:26
只要你想解脱

明成 14:57:56
八正道,其他境界我不懂,很类似仁义礼智信[emoji]

宽子 14:58:17
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

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

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宽子 14:58:33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明成 当然不是

宽子 14:58:42
八正道第一个,是什么?

ゞ 水儿 oO࿐ 14:58:51
正见[emoji][emoji][emoji]
宽子 14:59:05
四谛才能为正见

宽子 14:59:27
四谛是仁义礼智吗?

明成 14:59:49
苦集灭道

宽子 14:59:55
你叫孔子讲四谛看看

宽子 15:00:42
所以要深入正见

宽子 15:00:47
深入四谛

宽子 15:01:40
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

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

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宽子 15:01:47
这些我们都要善知

宽子 15:02:17
烦恼及烦恼相应

宽子 15:02:29
知烦恼,知如何对治烦恼

宽子 15:02:40
这就是四谛里面其中一项

宽子 15:03:37
烦恼是什么?

宽子 15:03:44
是苦,是集

宽子 15:03:56
对治是什么?

宽子 15:04:13
是灭苦,是灭苦之道

宽子 15:04:32
所以前面的是苦谛,集谛

宽子 15:04:44
后面的是灭谛,道谛

宽子 15:05:07
灭苦之道,是什么?

宽子 15:05:13
三十七道品,八正道

宽子 15:05:19
这是对治,灭苦之道

宽子 15:05:33
道谛

宽子 15:05:38
所以我们离不开四谛

宽子 15:05:48
这是正见

宽子 15:06:56
我们今天先说到这

宽子 15:07:11
我先忙一会

ゞ 水儿 oO࿐ 15:07:15
@宽子 老师,十五这个您也说下

ゞ 水儿 oO࿐ 15:08:09
@宽子 [emoji]具行善识能理解,后面信等相应识

宽子 15:25:06
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

宽子 15:25:42
俱正善行,需要与正信相应

宽子 15:26:12
就好比我们说,我修五戒十善,要符合八正道

宽子 15:26:37
我善行为,要和八正道相应

宽子 15:27:06
不能我行善,与世间法相应

宽子 15:27:56
明白了吗?

宽子 15:28:06
我先忙一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25 04:00 , Processed in 0.0264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