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9|回复: 0

2024.8.16号 知行合一 以戒为师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0

回帖

2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24-8-21 1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8.16号  知行合一  以戒为师
ゞ 水儿 oO࿐ 13:05:13
@宽子 老师,今天才理解为啥需要正观无常

宽子 13:05:29
践行,才能体会佛法的一切

宽子 13:05:56
就好比我们学骑自行车

宽子 13:06:15
你会不会写一堆理论给你孩子学自行车

宽子 13:06:31
然后告诉他,这是你的经验

宽子 13:07:03
还是让他摸着自行车,踏上去,那怕摔好几次

宽子 13:07:39
所以我们生活,就是踏上自行车

宽子 13:07:54
在上面熟悉佛法

宽子 13:08:21
遇到才有各种经验

宽子 13:08:56
行,才是完善佛法

宽子 13:10:13
行,才会遇到各种困难,让我们思惟

ゞ 水儿 oO࿐ 13:10:17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我有打坐读经诵咒,生活里待人平和,只是聊天我才能跳跃性的思维,也是一种验证自己能不能理解的表达出来,偶尔不想说话,就是寂静的感觉跟打坐时候一样。践行还有啥具体方法吗,每个时期不一样吧,不管怎么践行都需要觉知自省自查吗

宽子 13:10:56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ゞ 水儿 oO࿐ 不用去刻意

宽子 13:11:18
想说话就说话,不想说的时候,自己自然会不说

ゞ 水儿 oO࿐ 13:11:26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我本来没啥情绪的,然后觉得不好意思了,攀缘自己要别人操心了,吃过饭才发现不好意思也是一种情绪

宽子 13:12:40
这些,都是一种对心的攀缘

ゞ 水儿 oO࿐ 13:12:57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我就是这样的,因为我看书少,但是我说的都是总结自己的见闻觉知,没有自己故意戏论的意思

宽子 13:13:09
是攀缘别人,而不是说,你攀缘别人什么想法

宽子 13:13:35
就好比我现在和你对话

宽子 13:13:47
但是我没攀缘你

宽子 13:14:13
我只是对法义的攀缘

宽子 13:14:33
对法义的攀缘,你就不会有情绪

宽子 13:14:58
因为解了,不涉及个人

ゞ 水儿 oO࿐ 13:15:04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老师真是一语中的🙏🙏🙏这个也是我现在的问题,偶尔有时候别人误会我了,我也不想说话了,不想别人不高兴

宽子 13:15:24
别人误会,不关我的事情

宽子 13:15:32
因为我眼中没有别人

宽子 13:15:41
只是对佛义的交流

ゞ 水儿 oO࿐ 13:15:53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子 随顺众生呢

宽子 13:15:57
完善,需要过程

宽子 13:16:16
众生,只是我的经验

宽子 13:16:22
而不是人我是非

宽子 13:16:36
我打个比方

宽子 13:16:53
我们讲戒律法的完善

宽子 13:17:11
佛教有戒律,是因为六群比丘

宽子 13:17:24
六群比丘是谁?

宽子 13:17:46
是六个比丘,组成的一团

宽子 13:18:04
是六位恶人

宽子 13:18:20
聪明又爱折腾

宽子 13:18:42
我们刚学的慈地比丘

宽子 13:18:56
就是他们的一员

宽子 13:19:14
各种恶行

宽子 13:19:35
但是也是因为他们,所以戒律,才出现

宽子 13:20:24
就好比群里有人讲粗口

宽子 13:20:36
我们才有群规说,不能恶口

宽子 13:21:11
所以我们也感激他们

宽子 13:21:46
呈现了世间的不足,和改进

宽子 13:22:14
我们大概了解他们一下

宽子 13:22:49
六群比丘(巴利语 chabbaggiyā),chabbaggiyā。佛典中的六群比丘即以六个比丘结成为一党的集团。在佛教历史上,为释迦牟尼僧团中,六位支持提婆达多的佛教僧侣,分别为亚沙节(Assaji)、本拿巴苏(Punabbasu)、班杜迦(Panduka)、罗达迦(Lohitaka)、尾迪雅(Mettiya)与地生(Bhummaja)六位。[1]

依据善见律毗婆沙注释,这六位都是舍卫城人士,受教于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亚沙节比丘与本拿巴苏比丘在基达山(Kitagiri),尾迪雅比丘与地生比丘在王舍城。班杜迦比丘与罗达迦比丘在祗园。[2] 这六位比丘全在舍卫城受护解脱戒。他们是因为在饥荒时难得到食物而出家的,因此在僧团里常做出使人批评的行为,引致佛陀制定戒律,约束出家人。

宽子 13:24:57
时黑山聚落诸优婆塞。来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诸非法。佛令阿难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驱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请阿难。即求忏悔。言我所作非善。从今已去。不敢复作。即同阿难还至佛所。后迦留陀夷因入婆罗门家说法。被贼打杀。(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羯磨。华言作法。)三三文陀达多又云难陀。四摩醯沙达多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五马师又云马宿。六满宿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巳。住鸡咤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

宽心 13:27:24
师兄,请问有的人懂感恩,有的人不懂,是业障太重了心闭塞所致吗?

宽子 13:28:28

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

(名数)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达多,四、摩酰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众苾刍曰:“一、难陀,Nanda,二、邬波难陀,Upananda,三、阿说迦,Aśvaka,四、补捺婆素迦,Pūrṇavasuka,五、阐陀,Chanda,六、邬陀夷,Udāyin。”萨婆多论四曰:“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因夷,Kālodayin,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戒因缘经三曰:

“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

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

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


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译语不同耳。一、阐陀,或曰阐那,阐怒。同一名也,又云车匿,或恶性比丘,暴恶也。

佛灭后于阿难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邬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债所追,为贼所杀,埋于粪中(十诵律十七)。

三、三文达多,或云难陀,难途,一人也,四、摩酰沙难陀,或云跋难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萨婆多论四戒因缘经三)。

五、马师,或云马宿,阿说迦。惟梵汉不同。六、满宿,或云补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汉相违。

此二人愤我师目连为执杖外道所害,杀之,生于龙中(戒因缘经二)。

宽子 13:28:57
“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

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

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

宽子 13:29:49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宽心 是的,是我们的无明心障碍,智障导致

宽子 13:30:04
大家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宽子 13:30:45
六群比丘,造各种恶,却得成就,这是为何?

宽子 13:31:35
因为他们有从自己的恶行改进的

宽子 13:32:31
他们也有从恶行中,思惟戒

宽子 13:32:50
佛陀成立戒以后,他们也奉行

宽子 13:33:15
所以我们不是不会造恶

千江水月 13:33:31
佛弟子  (某某某)<(说自己的名字)

今念诵如来教导之义,愿弟子舍除无明,早日觉知解脱,不着不染,同达如来究竟

自皈依佛,得佛不坏信
自皈依法,得法不坏信
自皈依僧,得僧不坏信
自皈依戒,得戒不坏信

宽子 13:33:33
而是从恶中,得到解脱的经验

宽子 13:34:05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千江水月 师兄,你有问题吗?

宽子 13:34:27
你是想问,皈依戒吗?

宽子 13:35:29
我们这里就简单的讲解

宽子 13:35:39
为何说皈依戒

千江水月 13:35:53
是的,我是听说过三皈依。

宽子 13:35:58
佛陀有四不坏净

宽子 13:36:09
佛,法,僧,戒

宽子 13:36:16
但是没说皈依戒

宽子 13:36:25
为何我写皈依戒

宽子 13:36:43
佛陀说,以戒为师

宽子 13:37:00
既然是师,就是佛陀为师

宽子 13:37:09
所以皈依戒,也就成立

宽子 13:37:20
明白了吗?

宽子 13:38:26
师兄,我们学的,是注重我们受不受用,能不能正行正见

宽子 13:38:47
而不是纠结这个字,而是这个义

千江水月 13:39:30
明白了

宽子 13:39:34
我们问,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宽子 13:40:02
对我有什么帮助?能不能带领我解脱?

宽子 13:40:26
我皈依戒,能解脱,那就是对的,正法

宽子 13:40:40
我皈依五戒十善

宽子 13:40:47
大大的好处

宽子 13:41:23
那我为何反对呢?

宽子 13:41:47
我探讨楞严经,不能如经而行五戒

宽子 13:42:05
那么楞严经,就是说食不饱

宽子 13:42:32
自己的行为,一塌糊涂

宽子 13:42:56
不能摄心为戒

宽子 13:43:05
楞严经里面的菩萨都慈悲

宽子 13:43:10
我却不慈悲

宽子 13:43:35
我还自称开悟楞严?

宽子 13:43:55
我好意思说吗?

阳光——素食推广 13:43:59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宽子 13:44:21
波罗提木叉是什么意思?

宽子 13:44:27
一问很多人不知道

宽子 13:44:39
@千江水月 你知道吗?

宽子 13:44:54
就是戒的意思

宽子 13:45:18
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

宽子 13:45:27
戒是我们的大师

宽子 13:45:38
那么我们皈依戒,等于皈依大师

宽子 13:45:45
有不对吗?
宽子 13:46:25
所以我们要去执行所学

宽子 13:46:38
不然说半天,你也不能理解

宽子 13:46:51
就好比说学自行车

宽子 13:47:12
你看前辈写的,怎样骑上自行车的说明书

宽子 13:47:31
你就能理解骑自行车吗?

宽子 13:47:46
是自己摔,才能理解

宽子 13:48:02
骑上去,动起来

宽子 13:48:28
所以六群比丘,摔很多很多次

宽子 13:48:47
摔一次,给大家一个对照

宽子 13:48:56
戒成立

宽子 13:49:18
不犯错的人,不会成功

宽子 13:49:25
因为没有经验

宽子 13:50:03
所以我们要思惟,观察,惭愧去学

宽子 13:50:58
学了,拿来用上

宽子 13:51:03
骑上去

宽子 13:51:41
学了十年佛法,然后我说,我不持戒,不修五戒十善

宽子 13:52:23
这就是正见还没树立起来

宽子 13:52:37
不识八正道

宽子 13:52:51
没有正见正思惟

宽子 13:53:29
所以那怕大乘的大大开悟经文,楞严经,也说五戒十善

宽子 13:53:47
能离开吗?

宽子 13:53:50
不能

宽子 13:54:17
所以你不行五戒十善,你行不了禅定

宽子 13:54:24
修行进步不了

宽子 13:54:52
佛陀说,初禅,很简单,需去除五盖

宽子 13:55:05
五盖又需要五戒十善

宽子 13:55:18
佛陀说,证初果,断身见

宽子 13:55:26
断疑

宽子 13:55:37
这又是五戒十善,八正道

宽子 13:56:06
这些人都未行

宽子 13:56:28
未行五戒十善,却想明心见性去了

宽子 13:56:38
直接成佛

宽子 13:57:02
佛是四面八方吹不动

宽子 13:57:11
你站上去试试

宽子 13:57:37
一个色境的迷惑,你就吹下来了

宽子 13:57:51
为何呢?

宽子 13:58:03
因为你没经过五戒十善,八正道的洗礼

宽子 13:58:20
定慧,福慧不足

宽子 13:59:07
佛陀还老实的去行,经过苦行的失败

宽子 13:59:21
经过种种的考验

宽子 13:59:50
我们只会说,苦行是不对的

宽子 14:00:34
那么佛陀苦行六年,我知道不对,但是我能不能承受苦行六个小时的耐力?

宽子 14:00:52
这份毅力?

宽子 14:01:17
打坐两个小时,疼的喊妈

宽子 14:02:13
所以佛陀能受,能苦,能从中体验吸取经验

宽子 14:03:02
所以我们要行,要去体验,总结,思惟,再体验

宽子 14:03:12
如此不停的前进

宽子 14:04:01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

阳光——素食推广 14:06:52
尔时,尊者陀骠摩罗子即于佛前,入于三昧,如其正受,向于东方,升虚空行,现四威仪,行、住、坐、卧,入火三昧,身下出火,举身洞燃,光焰四布,青、黄、赤、白、颇梨红色。身下出火,还烧其身,身上出水,以洒其身。或身上出火,下烧其身,身下出水,上洒其身。周向十方,种种现化已,即于空中,内身出火,还自焚其身,取无余涅槃,消尽寂灭,令无遗尘。

宽子 14:13:58
[不支持的元素类型]@阳光——素食推广 这是显示自己禅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自主分散四大

宽子 14:16:02
水出火烧,水,风,火,地,都无有所得,障碍

宽子 14:16:36
消尽寂灭,令无遗尘。

宽子 14:17:18
所以这是禅定成就,才能做到的

宽子 14:17:46
入于三昧,如其正受

宽子 14:18:28
我先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25 03:18 , Processed in 0.0276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